[刘斌高一下系列]地理复习提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概念:人类利用 土地的自然生产力 栽培 植物 或饲养 动物 以获得所需产品
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地域性(原因—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社会经济的地域差别)
②季节性、周期性(原因—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周期性季节变化)
我国“南稻北麦”“东耕西牧”为特点①的表现 ,此特点要求要“因地制宜”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等谚语为特点②的表现。
农业生产投入的四大方面①自然条件(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 ② 劳动力
③生产资料(种子 农药 化肥 农机具) ④ 科技
增加农业产出的主要方式:
一、扩大土地(如开垦荒地)面积,从而提高总产量。
二、精耕细作,施用化肥农药,培育良种,改良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
现代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是——加大科技投入
发达国家,农业的新增产之中,60%以上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我国已达30%以上。
世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及分类:
A、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①②③④)、 畜牧业(⑥⑦⑧)、 混合农业
B、按投入多少分类:
粗放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主要靠扩大土地面积增加产出。
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较低地区。
密集农业——投入生产资料 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产 来增加产出
现代世界农业主要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资金技术密集型)
随科技发展,蔬菜、花卉、养猪等农业,出现了 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 工厂化生产方式
C、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主要在发达国家 以及发展中国家 的一些地区,
普遍进行专业化 生产。
第二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区位的两层含义:①该事物的位置 ②该事物于其他事物的联系
实例分析: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的农业区位选择
三江平原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地广人稀 国营农场经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种植小麦。
青藏高原 地势高峻 气候寒冷 草场广布 粗放的放牧业,放牧藏绵羊藏山羊牦牛耐寒牲畜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①气候 ②地形 ③土壤) A、改革生产技术 改造不利自然因素
(二)社会经济因素(④市场 ⑤交通 ⑥政策) B、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①气候(热量 光照 降水) 它是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例如 我国各地作物种类的差异,耕作制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气候差异形成的
②地形 例如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身后,适宜发展耕作业。
山区耕作不便,不易水土保持,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思考:我国东耕西牧,南水北旱的农业差异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南方北方耕作制度差异与热量的关系?
③土壤 例如 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红壤)中生长。
④市场 市场需要量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⑤交通 例如 园艺业 乳畜业(因产品易腐烂)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
⑥政策 各国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例如:我国政府积极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9大商品粮基地,5大商品棉基地等等)
①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 扩大作物的种植区域
A 自然因素的改造利用 ②改造气候因素(建玻璃温室) 冬季生产
③丘陵地形(修建梯田) 发展种植业
④西北干旱地区(发展灌溉) 发展种植业
B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①大城市人口集中,农副产品需求量大 城市郊区形成蔬菜 肉 蛋 奶生产基地
园艺业生产基地(区位因素:接近市场)
②市场需求变化 价格 生产 例如:我国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
③交通条件改善,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例如:美国东南部地区利用光热优势生产蔬菜花卉,供应东北部工业区。
冬季,我国从南方的四川 广东调运蔬菜到北方市场。
世界主要商品粮出口国----------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法国 等
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荷兰 丹麦 新西兰 阿根廷 等
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拉丁美洲 非洲 东南亚 南亚
第三节 第四节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
一、水稻种植业------(劳动密集型农业 自给农业)
分布:东亚 南亚 东南亚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