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过程控制(SPC)实验指导书(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序质量分析(SPC)实验指导书
目录
西化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前言
“统计过程控制实验”是重庆迪佳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重庆大学机械学院科研成果,引进现代质量控制技术,开发的一项适用于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业工程”等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质量管理”、“现代质量工程”等课程配套的教学实验;也可以作为机械制造企业推广ISO9000质量体系,对员工培训讲授“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等内容时的基础训练科目。本项目实验的主要特点是:
1、引进了现代质量控制的先进技术――统计过程控制(SPC)。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贯彻国际标准ISO9000质量体系,特别针对实行大批量生产的汽车、摩托车、家电、电子等行业必需掌握的基础技术。本实验以一个产品零件的某道工序加工作为背景,通过学习者观看加工录像,亲自实地操作,以帮助他们建立统计过程控制(SPC)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直观清楚,便于掌握;
2、目前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大多靠人工读数,不但手工抄录费时费力,而且检测的数据难以保留下来,不利于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对生产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定量的系统科学的分析。本实验在实验手段方面引进了数字千分表等技术,测量数据经接口直接进入计算机处理,让学生得以初步了解先进的数字化的测量手段。
本实验仅仅作为了解和实践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入门,在短短的几个个学时内,能让学生在质量控制领域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就算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统计过程控制实验指导书
1、实验的目的
1.1了解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认识统计过程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1.2了解实现零件关键尺寸统计过程控制所需的一种常用硬件设备,认识统计控制软件的几项基本功能——直方图、控制图、工序能力系数Cp、Cpk值的意义;
1.3 通过连续加工某工序某轴销零件的实例,在学员观察磨削(车削)加工过程录像片,使其对该零件加工工艺、设备背景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模拟生产线上抽样零件的过程,运用数字化检测工具,完成该零件一系列的检测作业操作,被检测零件的质量数据将自动输入计算机;
1.4初步学习统计过程控制(SPC)软件的运用,对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以上1.1、1.2项内容学员主要依靠阅读实验指示书、观看录像片和教师的讲解解决;
1.3、1.4项内容,要求学员完成检测零件的实际操作和学习利用软件的分析功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思考讨论,达到实验的目的。
2、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推广统计过程控制的目的意义
2.1提出推广“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的依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能否保证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一个企业增其强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之一。机械产品是由许多部件、组件和零件组成的,其中零件是组成产品的最基本的单元,因此要保证产品质量首先就要保证零件的质量。为了确定某零件加工后的质量如何,我们需要对成品零件按照图纸上所规定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使用相应的检验工具或仪器对其进行检查,以判断该零件是否合格。传统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比较重视成品的最终检验,通常是事后分析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来设法加以改进。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这种被动的质量控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的需求。特别对于汽车、摩托车、家电、电子等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不论从成本和生产效率两方面都不允许对每个零件都进行检验,而事后解决问题还必然会出现大量废次品和浪费。为了经济合理地满足不断提高的产品质量要求,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必要在广大企业中推广现代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新成果。
“统计过程控制”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在机械制造行业有人也称为“工序质量控制”,是指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生产工艺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的监测与控制。加工工艺过程中产品零件尺寸出现误差的原因,一般是由正常的随机因素和某些系统误差因素(如刀具磨损、机床热变形等)引起的。通过对工序零件质量检测数据的统计处理,绘制并分析“控制图”、“直方图”、计算“过程能力系数”(或“工序能力系数”)Cp、Cpk值等……,即通常所称的SPC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可以评定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预报产品质量变化的趋势,鉴别产生误差的原因,以便提出改进的措施,达到最终保证与改进产品质量的目的。1924年,美国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质量管理,发明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