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习的质量。搜集处理信息不仅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且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才能为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搜集处理信息;注重培养能力;了解途径;学习方法;激发兴趣;养成习惯;适时性;实用性
人类进入90年代,信息化的浪潮便以不可抵御之势席卷全世界,二十一世纪更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我们甚至可以用信息爆炸来形容它。在信息化的社会,信息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谁能把握信息,谁就能拥有成功。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培养少年儿童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语文课程标准》第十条总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可见,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已经十分注重对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一、现状与产生原因。
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已经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对小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3]在新课程改革中成长的广大教师在教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甚至在语文课上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已成了家常菜,不管是哪一篇课文,课前预习时都让同学们搜集跟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是,这道家常菜却不能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完成质量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部分学生从来都不把搜集相关信息当作一项作业来完成,他们认为这是一项弹性作业,可做可不做。
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随便从《学习一点通》、《字词句段篇》等学习辅导书上摘录一些。
有的干脆把同学搜集的资料借来抄一两句。
有的自己不用动手,爸爸妈妈就帮他们搜集好了。
有的学生很用心地去搜集相关的信息,可是在汇报的时候,搜集来的信息或是内容太多,无法展示,或是文不对题,派不上用场。白忙了一场,搜集的热情也就日渐消退了。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师不够重视。语文课的知识容量大,课堂上的40分钟,是多么宝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热衷于教授教科书上现成的知识点,对于向课外延伸的知识,老师们不愿发太多的时间。大部分教师在检查这项作业的时候,常常只是问一声:“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你们回家搜集的资料搜集了吗?那好,我们现在就请几位同学汇报一下。”接着就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请几位老师认为能搜集到有用信息的学生汇报一下,其他同学辛苦搜集的信息只能躺在书包里睡大觉了。试问这些没有被关注的孩子下一次还有搜集信息的兴趣吗?
其次,受条件限制。我曾对我班上的学生进行过调查,孩子家里有电脑并且能上网的人数不超过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其他班级的情况也不相上下,而一些农村小学还达不到十分之一。学校有不少的图书,本来是很好的资源,但是孩子们要经常借阅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者,家长不是很支持。因为,有不少的孩子利用老师布置搜集信息的幌子,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玩游戏,聊QQ,伤害了身体,影响了学习。所以有的家长干脆剥夺孩子上网的权力,而英特网是这个时代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还有的家长认为要搜集的信息太多了,孩子还小,哪会做这样的事,所以有的就让孩子不要做,有的干脆自己代劳。
更重要的是,很多学生不会搜集处理信息,缺乏搜集处理信息的兴趣与能力。很多学生不知道要搜集哪些方面的信息?可以从哪些地方搜集?有的学生虽然搜集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但面对这些信息却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最有价值的进行展示,有的自己也不理解,孩子们又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呢?在宝贵的40分钟内交流一些没有学习价值的信息,不但没有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还浪费时间。
二、信息能力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