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生物与环境冲刺训练及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与环境
1.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右表。如果在温室中,混合播种50%的大麦和50%的燕麦,其他条件不变任其发展,若干年后温室中的植株数 ( )
A.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
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
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
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 播种量的比例 收获种子的产量 大麦 燕麦 大麦 燕麦 0.2
0.4
0.6
0.8 0.8
0.6
0.4
0.2 42
81
98
105 133
56
32
13 2.将甲、乙两种植物混种,设N=甲播种的种子数/乙播种的种子数, M=收获的甲种子数/收获的乙种子数,收获的种子再播种, 连续进行了5代。现将N对M作出如图示曲线,则再过若干代( )
A.甲排斥掉乙
B.乙排斥掉甲
C.甲、乙共存
D.不能确定 3.右图表示不同种群间的寄生关系。对右图描述正确的是( )
A.a~b之间的曲线表示寄生物种群急剧下降
B.a~b之间的曲线表示寄生物与宿主达到平衡状态
C.b~c之间的曲线表示寄生物与宿主达到平衡状态
D.A是宿主, B是寄生物
4.下图分别表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 )
5.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和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
饲养方式 植丛中的动物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其它 鱼种1 单养 0.42 0.12 0.01 0.45 混养 0.05 0.35 0.05 0.55 鱼种2 单养 0.43 0.23 0.01 0.33 混养 0.40 0.12 0.04 0.4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单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2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1多出没在池底,鱼种2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6.下图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I号杀虫剂和Ⅱ号杀虫剂可用于控制这些昆虫。Ⅱ号杀虫剂对甲、乙昆虫毒性相同,I号杀虫剂对乙昆虫的毒性比对甲毒性更强。现用两种杀虫剂分别处理田块,下列哪两个图能分别代表I号、Ⅱ号杀虫剂单独作用对害虫数量的影响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
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数量增加
D.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8.某人在农田中发现一只死猫头鹰,经解剖发现嗉囊中有一条蛇和一只田鼠;解剖田鼠的胃发现内有生物A和生物B,切片检查生物
A和生物B有如图所示的组织;解剖蛇胃,
发现胃中有一只没有完全消化的田鼠,以下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A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B.检验生物B细胞中的多糖发现含有糖元和淀粉
C.测定以上各动物体内有机磷农药的浓度,发现浓度最高的是猫头鹰
D.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既是竞争又是捕食
9.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10.若图表示某生态农场的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均不该画出的一组箭头是 ( )
A.(1)、(2)、(3) B.(4)、(5)、(6)、(7)
C.(8)、(9)、(10)、(11)、(12) D.(13)(14)、(15)
11.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物圈的功能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A.排放废物的增加 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
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 D.物质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12.下为二则科技信息:
⑴ 美国加洲大学的科学家在研究生长在墨西哥互哈卡山麓的野生玉米后发规,这种玉米含有包括苏云杆菌(一种产生抗虫毒蛋白的细菌)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因,由此可见①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②转基因作物可对天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③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作物的推广④转基因作物不是洪水猛兽,自然的杂交过程实质是一个长期的转基因过程, 两者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无须限制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推广(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