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十六课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ppt

发布:2017-05-20约1.09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导入新课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培源关于文史知识的掌握有助于自学成才的论述。 作者介绍 周培源(1902—1993)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周培源 周培源 周培源 周培源题词 结构层次 本文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谈自学的意义,成才的标准,自学内容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关系; 结构层次 第二层次(第四至第八自然段),在批判“重理轻文”不良风气的基础上,提出应文理并重,“互相支持,相互为用”,并着重论述了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及正确的学习方法; 结构层次 第三层次(第九自然段至结尾),以两个自学成才的成功例子和具有广泛文史知识能推动科学研究的例子,指出“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 中心论点 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即便是已在大学的学生,在校内也仍然应该以自学为主。 论证方法 通过理论观点归纳论证: 如论述“语文知识在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从两方面进行论证,一方面谈因工作和交际的需要,所以“要学习古代汉语,能够阅读古典文献,懂得古代文献艺术”。另一方面用名人名言为论据来归纳论证,如以苏步青的话“语文都不行,别的是不通的”来证明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以《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证明要以“‘古为中用’的指导思想去研究古代文化”的观点。 论证方法 通过典型事例来归纳论证: 如鲁迅和郭沫若两人弃医从文,在文化上都有极大造就的实例,证明“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这一观点。又如竺可桢考证《凉州词》把自然科学引入版本校勘学的实例,证明自然卡学家如“具有广泛的文史知识,不但能推动本身的科学研究,还能反过来影响文史研究”。 对文理关系的看法 缺了文,理也学不好。 学文的同样也应该有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科学精神。 写作特点 结构谨严。 运用设问的手法 设问手法的运用 本文多以设问手法来导引论述,如“什么叫成才?”“自学什么?”“为什么掌握语文知识在学习中占这样重要的地位呢?”这些设问手法大都置于段落的开头,起了提纲挈领作用,使内容鲜明醒目,表达顺畅明确,同时一问一答,有如对话,自然而亲切。 主 旨 本篇主要针对社会上流行的“重理轻文”风气,结合具体情况,提出“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的观点。 第四十六课 自学成才要有 文史知识 周培源 谢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