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docx

发布:2024-08-27约1.5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疫情、恐怖袭击、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部门协作,快速反应;

科学处置,有效控制;

信息公开,社会参与。

第二章应急预案体系

第四条本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总体应急预案: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制定总体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工、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流程等。

专项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如火灾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等。

部门应急预案:各部门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制定部门应急预案,明确部门在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和任务。

岗位应急预案:各岗位根据自身职责,制定岗位应急预案,明确岗位在应急处置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五条应急预案应定期修订完善,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演练,确保预案科学有效,切实可行。

第三章应急组织机构

第六条本单位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组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七条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应急办负责人等组成。

第八条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接收报警信息、组织应急力量、协调各部门行动、发布应急指令等工作。

第九条应急指挥中心设在___,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和技术人员。

第四章应急响应

第十条发生突发事件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第十一条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响应:重大突发事件,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二级响应:较大事故,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三级响应:一般事件,可能造成轻微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四级响应:一般性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第十二条应急响应程序:

发现事件:由现场人员或相关部门发现突发事件,立即上报。

启动预案: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根据事件性质和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应急处置:根据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并做好舆情引导工作。

善后处理:事件结束后,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并进行总结评估。

第五章应急物资保障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质量符合实际需要。

第十四条应急物资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完好有效。

第十五条应急物资使用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并做好记录。

第六章应急演练

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定期组织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七条应急演练应模拟真实情况进行,并进行总结评估。

第七章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履职不力、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九条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表彰。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___负责解释。

附件:

应急预案清单

应急物资清单

应急演练方案

应急组织机构成员名单

注:

以上制度仅供参考,各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制定。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演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