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内外古诗感悟.doc
中学生课内外古诗感悟
TOC\o1-2\h\u23092第一章古诗的世界:走进中学生课内外古诗 1
12979第二章古诗的丰富内容:意象、情感与哲理 1
29410第三章古诗之美:韵律与用词的独特魅力 1
4第四章我的感悟:古诗对心灵的触动 2
12158第五章从《静夜思》看古诗的思乡之情 2
7322第六章古诗中的壮志豪情:以《从军行》为例 2
8731第七章古诗对现代中学生的意义 3
11467第八章传承与热爱:中学生与古诗的未来 3
第一章古诗的世界:走进中学生课内外古诗
古诗就像一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世界,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内外的古诗是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在课本里,我们能读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仅仅几句,那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就仿佛出现在眼前。课堂上老师细致地讲解古诗的背景、诗人的心境,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而课外的古诗更是丰富多彩,像《诗经》里的许多诗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简单的话语描绘出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无论是课本内严谨的教学内容,还是课外自由摸索的古诗宝藏,都让中学生们逐渐走进古诗的奇妙世界。
第二章古诗的丰富内容:意象、情感与哲理
古诗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意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拿王维的《使至塞上》来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里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都是典型的意象。“大漠”展现出一片广阔无垠、荒无人烟的景象,“孤烟”则给这片荒漠增添了一抹寂寥,而“长河”与“落日”相对,勾勒出一种雄浑壮阔的画面。从情感角度看,古诗也是多姿多彩的。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寄托在花鸟之上。还有哲理方面,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哲理。这些意象、情感和哲理就像古诗的灵魂,让古诗充满了无尽的魅力。
第三章古诗之美:韵律与用词的独特魅力
古诗的美,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的韵律和用词上。韵律方面,就像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首诗押“哀”“回”“来”等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感。用词上更是精妙绝伦。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个“妆”字,把柳树当作一位精心打扮的女子,生动形象。还有“绿丝绦”,将柳条比作绿色的丝带,精准地描绘出柳条的形态和颜色。这种韵律和用词的独特魅力,让古诗在众多文学体裁中独树一帜,吸引着我们不断去品味。
第四章我的感悟:古诗对心灵的触动
古诗对我的心灵有着深深的触动。当我读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那种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感扑面而来。每一个词都像是一块小石子,投入我内心的湖泊,泛起层层涟漪。还有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我遇到挫折,感到沮丧的时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它让我相信自己的价值,让我有勇气重新振作起来。古诗就像是一位无声的朋友,在不同的时刻,用它独特的力量触动着我的心灵。
第五章从《静夜思》看古诗的思乡之情
《静夜思》是一首经典的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看到床前的月光,恍惚间以为是地上的霜。当他抬起头看到明月,低下头就思念起了故乡。这简单的几句话,却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在古代,交通不便,许多人背井离乡后很难再回去。就像那些远在边疆征战的士兵,或者外出求学为官的学子,他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到明月,心中都会涌起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思乡之情通过《静夜思》这样简洁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诗句传达出来,让每一个远离家乡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第六章古诗中的壮志豪情:以《从军行》为例
王昌龄的《从军行》充满了壮志豪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了边疆战场的恶劣环境,青海湖上空的阴云笼罩着雪山,一座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而“黄沙百战穿金甲”则写出了战士们经历无数次战斗,身上的铠甲都已经磨穿。但是最后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将战士们的壮志豪情推向了高潮。他们不怕艰苦,不惧牺牲,心中一个信念,那就是打败敌人。这种壮志豪情在古诗中还有很多体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勇往直前,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第七章古诗对现代中学生的意义
古诗对现代中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在文化传承方面,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我们能够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