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哲学的含义 2 世界观的含义、特点 3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4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联系 5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6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7 古代、近代唯物主义的优点、局限性 8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9 主观、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区分 10 哲学的两个对子及关系 一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定位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了出来。科学发展观提出十年以来,实践证明,中国社会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发展,我们就能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我们就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就会面临诸多的掣肘。这次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应该说这反映了十年来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 是适应于新阶段新要求而提出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正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 面临着许多机遇。 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 要是举措得当, 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 而要是应对失误, 则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的这个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 它旨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是在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就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决定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中, 如果单纯扩大数量、追求速度, 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 如果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就会出现增长失调、最终制约发展的局面。 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忽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忽视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建设是难以搞上去的, 即使一时搞上去了, 最终也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是在吸取国外发展经验、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既汲取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 借鉴了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 又丰富和发展了它们。 在朝横向扩展发展观方面, 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 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 在朝纵向扩展发展观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从内涵上扩展发展观方面,阐明了发展要以人为本, 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样, 科学发展观就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 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理念。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党三代中央领导的发展观 毛泽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和战略设想, 努力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提出了关于发展问题的很多重要思想; 邓小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 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 江泽民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模式、战略, 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解读十八大报告:“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原音重现】“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两个“翻一番”【原音重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