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现状比较及启示 一、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五、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需解决的政策法律 一、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地下空间:指地表以下或地层内部。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将现代化城市空间发展向地表下延伸,将建筑物或构筑物全部或部分建于地表以下。 城市地下商业空间是指为商业和市场需要而开发建设的处于地表以下的建筑,亦称地下工程。按工程建设结构分为单独修建的地下工程和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地下工程;按防护功能分为地下防护建筑和非防护地下建筑;按建筑形式用途分为地下商业街、地下商场、娱乐、餐饮、休闲场所等。 人类发展与地下空间紧密相联。 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历史源远流长.300万年前原始人洞穴,中国北京人50万年前,原始社会人类居住的洞穴;西北黄土高原窑洞;古代君主的金字塔地下陵墓;浙江省发现的藏兵洞等。 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发展战略 当前城市化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土地资源紧张、绿地面积减少、城市人口爆增、交通堵塞、能源消耗增大、环境污染、房价上涨等问题。大力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拓展人类活动空间越来越迫切。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出路之一。 城市是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物质、文化中心,是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城市地下空间是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已成为提高城市容量、缓解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温家宝指出,要重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完全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城市发展战略要求。 城市发展充分向地下发展延伸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征之一。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上空间开利用相比有其独到之处。地下空间恒温性、恒湿性、隔热性、遮光性、气密性、隐蔽性、空间性、安全性等诸多方面远远优于地上空间。 地下空间具有独特的抗震、抗风、抗爆及防化等防护功能,是建设防空、防灾工程的优先选择。 (二)国际专家学者公认:21世纪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的世纪。(从建筑发展史看,十九世纪是造桥的世纪,20世纪是城市地上建筑发展的世纪) 综观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建设空间的现状,向地下要空间、要土地、要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地下空间开发第四次浪潮的主要内容) 发展利用:科学化、综合化、人文化、法规化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起步早,已经历了大约15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验成熟。 (一)欧美等国城市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始于建设地铁并大力发展城市地铁 英国伦敦186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创城市地下铁道建设先河; 美国纽约1867年建成了第一条地铁; 法国巴黎1900年建成第一条地铁; 德国柏林1902年建成第一条地铁; 西班牙马德里1919年建成第一条地铁; 荷兰鹿特丹1986年建成第一地铁。 日本东京 1927年建成第一条地铁线;名古屋1957年建成第一条地铁 规模:目前世界上已修建地铁,投入运营的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城市130多个。 (三)城市注重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多功能四通八达的地下城 从地铁交通工程、大型建筑物向地下的自然延伸发展到复杂的地下综合体,再到地下城,形成与地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地下街人流疏散休闲购物工程。 市政设施从地下供、排水管网发展到地下大型供水系统、地下能源供应系统、地下大型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地下生活垃圾的清除、处理和回收系统,以及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共同沟)。 公共建筑转向地下发展:如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以及体育馆、音乐厅、大型实验室等文化体育教育设施。地下建筑的内部空间环境质量,防灾措施以及运营管理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日本的经验作法、特点 国土狭小,城市用地紧张,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虽比北欧等国起步晚,但是地下街道、地下车站、地下铁道、地下商场、地下共同沟的建设规模,成熟程度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地下街建设规模大,抗灾能力强。八十年代以后,日本单个地下街规模越来越大,设计质量越来越高,抗灾能力越来越强,同时在立法、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已形成一套较健全的地下街开发利用体系。日本地下街的形态分为街道型、广场型和复合型,其规模因地制宜。据统计,日本已至少在26个城市中建造地下街146处,日进出地下街的人数达到1200万人,占国民总数的九分之一。 地下共同沟建设经验成熟,建设数量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到21世纪初,达到526公里。 重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