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中毒及防治对策.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金属中毒及防治对策
重金属中毒及防治对策
重金属中毒及防治对策
近年来,“血铅”事件频频曝光。今年5月,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发生了332人血铅超标的污染事件,原因是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违法违规生产、职工卫生防护措施不当,当地县、镇政府未实现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承诺。
究竟何为“血铅”?“血铅”是指血液中铅元素的含量,超过了血液铅含量的正常值而导致的铅中毒。它会引起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一系列异常表现,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血铅仅是重金属中毒中的一种,本文将对环境中易引起中毒的重金属种类及其毒性,防治措施做进一步的探讨。
重金属的种类及来源
重金属元素一般属于过渡性元素,密度一般大于6g/cm3,砷、硒是非金属, 但它们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 所以将砷、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毒性较大的重金属有铬(Cr )、镉(Cd )、汞(Hg )、铅(Pb )以及类金属As 等,另外还包括一些摄入量超过某一阀值时具有相当毒性的铜(Cu )、锌(Zn )、钒(V )、铁(Fe )、锰(Mn )、钴(Co )、镍(Ni )等。
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目前我国由于在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过程中,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重金属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体中广泛分布,而底泥往往是重金属的储存库和最后的归宿。当环境变化时,底泥中的重金属形态将发生转化并释放造成污染。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已受污染土壤没有治理价值,只能调整种植品种来加以回避。
环境中的重金属来源包括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自然来源主要指岩石风化剥蚀随着地表水流搬运至水体中,大气颗粒、气溶胶中自然来源部分的沉降等。人为来源主要来自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印染及燃烧油、煤、肥料、农药等多方面。
工业三废引起的重金属污染。 近年来,由于部分矿产开发中选矿、冶炼工艺水平
落后,个别矿区没有环保治理设备,废水、废气排放而带来的大量废弃物的产生未经处理直接投放环境,而其中的重金属随着自然的沉降、雨水的淋溶等途径进入土壤,进入正常循环的生态系统,造成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生产生活。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重金属元素是肥料中使用最多的污染物质,化肥中品位较差的过磷酸钙和磷矿粉中含有微量的As 、Cd 重金属元素。含铅及有机汞的农药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埋下了祸根,造成土壤的胶质结构改变,营养流失,对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都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目前的饲料添加剂中也常含有高含量的Cu 和Zn ,这使得有机肥料中的Cu 、Zn 含量也明显增加并随着肥料施入农田。
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公路、铁路为中心成条带状分布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沉降所引起的,污染元素中主要为Pb 、Cu 、Zn 等元素。这些物质随风飘落,进入土壤中引起重金属污染。实验证明,道路两旁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比较严重,并随着离公路距离的由近到远,土壤的污染程度渐轻。
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重金属的毒性不仅取决于金属的种类、理化性质,而且还取决于金属的浓度及存在的价态和形态,即使有益的金属元素浓度超过某一数值也会有剧烈的毒性,使动植物中毒,甚至死亡。如金属有机化合物(如有机汞、有机铅、有机砷、有机锡等) 比相应的金属无机化合物毒性要强得多;可溶态的金属又比颗粒态金属的毒性要大;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要大等等。表1列出部分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表1 部分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重金属 对人体的危害
汞(Hg ) 具有致癌性。能引发中枢神经疾病可使人发疯致死; 其有机汞化物 (甲基汞) 毒性最大, 可破坏细胞的基本功能和代谢, 破坏肝功能, 使肾功能衰竭。
镉(Cd ) 具有致癌性。主要危害首先使肾脏和肝脏受损害, 其后继发骨质疏松、 软骨症和骨折; 还可能造成肺气肿、贫血; 引起泌尿系统功能变化, 可能使人瘫痪。
镍(Ni ) 具有致癌性。对水生生物有明显的危害, 镍中毒的症状是皮肤炎、 呼吸器官障碍和呼吸道癌。
锌(Zn ) 使肠胃功能失调和腹泻; 锌盐引起皮炎、皮肤溃疡; 吸入氧化锌烟尘可引起锌中毒, 引起严重的支气管炎并发肺炎。
铜 (Cu) 毒性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