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及经济增长关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高等教育及经济增长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使各国政府认识到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但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发展却并未带来稳定的经济增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高等教育迅速扩展,而经济却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的事实,促使我们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重新进行理性思考。
一、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关系
(一)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决定作用
1.经济增长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教育经济效益的产生以一定的投入为前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指通过人力投资的基本形式――教育投资所形成的按照有计划发展规律去培养和训练劳动能力的活动。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的投资和经营实际是一个产业的一种投入产出过程。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所要得到的投入应更多,所以高等教育要协调发展的根本在于保证长期和持续的教育投入,而这必须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前提。
2.经济增长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
经济增长的快慢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教育机构培养劳动力的规模、层次和结构都不是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要受制于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因为教育人口数量、教育年限、教育程度、教育支出等等都与经济实力、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力水平与学科专业设置也有依存关系,如专业的兴起与淘汰、学科的扩张与压缩、专业学科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等等,都必须依存于国家的经济实力。
3.经济增长决定着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
生产实践是科学知识积累和发展的基础。教学内容总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生产实践。生产的发展引起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必然引起课程设置及内容的发展变化,特别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原来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已不能适应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于是世界各国纷纷进行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更新教学内容,这些都是当代经济增长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手段也随着技术进步也逐步现代化,使用了电视、电影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大大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效率。
总的来说,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在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结构是与经济发展结构相适应的,并根据经济的发展要求改变其发展模式。那么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又如何呢?正如人力资本学家舒尔茨所说:“高等教育不仅对经济增长和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且还依赖于经济增长,同时也不是任何教育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它们是相互适应,相互发展的。”
(二)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1.高等教育通过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来推动经济增长
除了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因素外,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投入要素的增长和效率的提高。投入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手段、劳动对象、教育、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其中,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是基础性的,是一切要素的载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增长所要求的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现代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是通过将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不断传递,提高现有和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推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投资带动国民经济的投资总量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在经济发展中,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都表现消费和投资两大类,投资总量的增加意味着国民消费结构的改变,使更多的国民收入流入生产领域。资本深化过程是通过增加投资总量,扩容社会的资本总存量,使同样多的劳动获得较多的产出,进而提高人均资本占有量。资本深化的过程使资本存量增加,带动国内生产总值曲线向上方移动,提高GNP总量,推动经济增长。由于高等教育投资具有消费性和投资性的特征,高等教育投资在短时间内来看是一种消费型投资,经济效益很不明显;但从长期来看,高等教育投资最终转化为人力资本,成为生产性投资的一部分。因此,从长期来看,高等教育投资改变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通过提升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投资总量,推动经济的增长。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非正相关性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是如此,在具有正相关关系的同时,也具有非正相关关系。不少经济学家和教育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也证明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未随着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甚至层次越高的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反而越少。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高等教育迅速扩展导致的过度教育与经济增长
过度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就业和生产率提高方面。众所周知,教育供给与需求是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基本矛盾,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度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效应。如果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