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理解20150924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末端治理分析 3.水力模型 洪潮遭遇分析 最高潮 次高潮 3.水力模型 优势 误区 1.模型的万用论。管网模型构建后就可直接使用,利用模型可以实时准确在线准确反应排水系统的运行工况。 2.模型的无用论。模型得到的结论没有准确性,只是花架子,做了无用功。 问题 1. 能够模拟排水设施的水位水量过程。 2.快速识别排水管上下游连接特征,支持排水系统的整体性评估。 3.能够模拟闸泵调度、雨洪遭遇等复杂工况条件。 4.便于LID多种组合排水措施的对比及优化。 1.基础数据不完善,大部分城市管网普查没有做或是成果不合格,管网拓扑关系没理顺。 2.由于缺乏长期的流量液位监测资料,无法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和结果验证。 3. 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缺乏水力模型应用技术规程。 欢迎交流讨论!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理解 ——院内海绵城市分享交流会 水工:肖君健 2015.9.24 内容提纲 1.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 2.何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3.水力模型是什么?能够做什么?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 指南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规划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及其构建技术框架,明确了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建设、维护及管理过程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并提供了我国部分实践案例。 1.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 1.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包含低影响开发的内容,低影响开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 1.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后续……(水利/环保?)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开端(住建部)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城市生态系统的修复 何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控制目标一般包括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 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 湖北大部分区域位于IV 区(70%≤α≤85%),宜昌、恩施、十堰部分地区位于III 区(75%≤α≤85%)。 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问题: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日降雨量吗?怎么算的? 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35.2mm 以武汉80%控制率=35.2mm为例: 从小到大排列: 35.2mm 35.2mm 计算公式猜想: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雨量对应关系 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30年日降雨资料,单位0.1mm 以广州1982-2012年历时30年的日降雨资料进行验证: ——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结论:计算公式猜想正确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场次概念吗? 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以武汉80%控制率为例,在降雨35.2mm条件下雨水不外排的目标容易实现吗? 雨水产汇流示意图 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下渗 填洼 蒸发:蒸发皿水面平均日蒸发量4.3mm/d,乘以1.5的系数得到地面日蒸发量约6.4mm。 ——数据来源肖君健,等. 城镇化对排涝模数的影响分析[J]. 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假定条件: 不透水层区面积率为60%; 填洼量透水区按6mm计,不透水区填洼量按2.5mm计; 蒸发量按照6.4mm/d计; 下渗量取稳定下渗率4mm/h。 24h日控制雨量估算:6.4+(4*24+6)*0.4+2.5*0.6=48.7mm(不外排) 若项目区存在6%的水面率,假定可调蓄水深为1m,则增加了1000*0.06=60mm的可控制雨量(不外排)。 2h日控制雨量估算:0.53+(4*2+6)*0.4+2.5*0.6=7.63mm(不外排) 考核目标有待确定的问题: 时间尺度:2h?24h? 空间尺度:流域?子汇水区?建筑与小区? 区域蒸发 透水区 填洼和下渗 不透水区填洼 水力模型是什么?能够做什么? 模型是对物质世界的抽象表达,代表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敬畏自然,师法自然的历程。 3.水力模型 —动画来源于北京规划院-马洪涛《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相关技术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3.水力模型 水力模型用于模拟从降雨、蒸发、下渗、填洼到排入容纳水体的整个产汇流过程。 降雨时产汇流示意图 现有模型软件 3.水力模型 3.水力模型 技术路线 源头分析 3.水力模型 不同的不透水面积率 源头分析 3.水力模型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一维:管道水位动态模拟 一维:河道水位动态模拟 二维:地面积水动态模拟 中间传输分析 3.水力模型 末端治理分析 3.水力模型 闸泵联排模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