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一-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模拟试卷2.docx
中药学专业一-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模拟试卷2
单选题(共110题,共110分)
(1.)呈扁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断面皮(江南博哥)部厚,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气微,味甘而微涩的药是()
A.地榆
B.巴戟天
C.羌活
D.赤芍
E.胡黄连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巴戟天扁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质坚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气微,味甘而微涩。
(2.)对生物碱进行定性鉴别,可判断为阳性结果时,需要应用沉淀试剂的种类至少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E.5种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在进行生物碱沉淀反应时,一般需采用3种以上试剂分别进行反应,如果均能发生沉淀反应,可判断为阳性结果。
(3.)可以鉴别蟾酥中蟾蜍甾二烯类与强心甾烯蟾毒类成分的反应是
A.Gregory-Pascoe反应
B.Pettenkofer反应
C.Hammarsten反应
D.Milion反应
E.Kedde反应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强心甾烯蟾毒类具有α,β-不饱和γ-内酯结构,故具有甲型强心苷的反应,如Kedde反应、Legal反应、Baljet反应和Raymond反应等。而蟾蜍甾二烯类母核具有α,β-;γ,δ-不饱和δ-内酯,和乙型强心苷一样不能发生上述反应。
(4.)麦冬在采收加工时应
A.低温干燥
B.蒸透心,敞开低温干燥
C.发汗后再晒干或烘干
D.反复暴晒、堆放至七八成干,再干燥
E.阴干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麦冬在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
(5.)图示药材为
A.续断
B.威灵仙
C.党参
D.巴戟天
E.百部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图示药材为巴戟天。巴戟天药材为扁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5~2cm。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形似连珠。质坚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直径0.1~0.5cm。气微,味甘而微涩。
(6.)王不留行炮制时的爆花程度是不得低于()
A.50%
B.60%
C.70%
D.80%
E.90%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王不留行炮制时的爆花程度不得低于80%。
(7.)下列给药方式中,药物起效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舌下给药皮内注射肌内注射口服固体
B.吸入给药皮内注射肌内注射口服固体
C.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直肠给药皮下给药
D.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口服液体口服固体
E.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吸入给药口服液体口服固体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速率。同一种药物因剂型、给药方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作用速率,通常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的药物起效快慢顺序为: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8.)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是()
A.盐酸-镁粉反应
B.四氢硼钠反应
C.碱性溶液反应
D.硼酸显色反应
E.三氯化铝显色反应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盐酸-镁粉反应是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
(9.)常用酒炙的药物是
A.黄连
B.厚朴
C.乳香
D.黄芪
E.马兜铃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常用酒炙的药材有黄芩、黄连、大黄、白芍、续断、当归、丹参、川芎、白花蛇、乌梢蛇等。本题中其他药味,厚朴常用姜炙,乳香常用醋炙,黄芪、马兜铃常用蜜炙。
(10.)某药材茎方柱形,节稍膨大,叶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光滑,味极苦。该药材是
A.青蒿
B.穿心莲
C.黄柏
D.广藿香
E.麻黄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题中所述为穿心莲的性状特征。
(11.)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表面黄白色、密被短柔毛的药材是()
A.丁香
B.菊花
C.槐花
D.款冬花
E.金银花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金银花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表面黄白色、密被短柔毛。
(12.)关于肉桂断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断面红棕色,纤维性强
B.断面外层呈棕色而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C.断面黄白色而油润
D.断面黄白色,纤维性强
E.断面白色,中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肉桂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中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13.)关于香豆素类化合物性质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