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一-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模拟试卷1.docx
中药学专业一-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模拟试卷1
单选题(共110题,共110分)
(1.)延胡索的产地加工方法是
A.晒干
B.发汗后晒干
C.蒸透后晒干
D.去(江南博哥)皮后晒干
E.煮至恰无白心时晒干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延胡索在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晒干。
(2.)《中国药典》收载的生脉饮为口服液,其处方由红参、麦冬和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功效。处方中红参的产地加工方法是
A.发酵法
B.煮法
C.蜜炙法
D.蒸法
E.复制法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蒸、煮、烫法。红参的产地加工方法为蒸法。
(3.)崩解机制主要为产气的崩解剂为
A.羧甲淀粉钠
B.泡腾崩解剂
C.聚山梨酯80
D.干燥淀粉
E.淀粉酶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产气作用:泡腾崩解剂遇水产生气体,借助气体的膨胀而使片剂崩解。
(4.)关于丁香粉末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花粉粒极面观三角形
B.花粉粒赤道表面观双凸镜形
C.草酸钙针晶少
D.纤维梭形,顶端钝圆,壁较厚
E.油室多破碎,含油状物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丁香粉末的显微特征:花粉粒众多,极面观三角形,赤道表面观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草酸钙簇晶众多(故C选项内容错误),直径4~26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数个排列成行。纤维梭形,顶端钝圆,壁较厚。油室多破碎,含油状物。
(5.)小蜜丸剂型的每丸重量是
A.3.0g以下
B.2.5g以下
C.1.5g以下
D.1.0g以下
E.0.5g以下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每丸重量在0.5g以下的称小蜜丸。
(6.)关于片剂临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口服片剂一般应整片服用,尤其是糖衣片、包衣片和缓释片、控释片
B.舌下片服用时放于舌下,含5分钟,不要咀嚼或吞咽
C.舌下片含后60分钟内不宜马上饮水或饮食
D.泡腾片严禁直接服用或口含
E.口含片服用时,置于舌底,使其自然溶化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舌下片含后30分钟内不宜马上饮水或饮食,故C选项错误。
(7.)赭石煅淬所用的辅料是()
A.米醋
B.黄酒
C.盐水
D.黄连水
E.米泔水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赭石煅淬所用的辅料是醋。
(8.)合欢皮的原植物来源是
A.兰科
B.毛茛科
C.豆科
D.鼠李科
E.菊科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
(9.)吸入型气雾剂与喷雾剂的药物主要吸收部位是
A.肺
B.肺泡
C.气管
D.支气管
E.细支气管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吸入气雾剂和吸入喷雾剂给药时,药物以雾状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适宜粒径的雾滴在肺泡部位有较好的分布和沉积,肺泡为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
(10.)普通酊剂规定每100ml药液相当于原饮片克数为()
A.5g
B.10g
C.15g
D.20g
E.30g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普通酊剂规定每100ml药液相当于原饮片20克。
(11.)茯苓的采收加工需要
A.蒸制
B.煮制
C.发汗
D.淋洗
E.漂洗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茯苓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
(12.)经煅后失去结晶水的药材是
A.石决明
B.白矾
C.自然铜
D.赭石
E.云母石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白矾明煅可除去结晶水。
(13.)入水可见橙黄色呈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柱头呈喇叭状,内侧有一短缝的是()。
A.西红花
B.红花
C.金银花
D.洋金花
E.款冬花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西红花浸水中,可见橙黄色呈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14.)不适于切段的药材是
A.薄荷
B.荆芥
C.香薷
D.麻黄
E.秦皮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全草类药材和形态细长、内含成分易于煎出的药材一般适宜切成段,如薄荷、瞿麦、半枝莲、荆芥、香薷、益母草、麻黄、忍冬藤、党参、大蓟、小蓟等。秦皮不适宜切断,宜切丝。
(15.)山楂净制时应
A.去核
B.去油
C.去毛
D.去皮
E.去瓤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山楂中的总黄酮和总有机酸都集中在果肉中,山楂核中含量甚微,而山楂核占整个药材重量的40%左右,故炮制应去核。
(16.)氯化钠等渗当量是指
A.与100g药物呈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
B.与10g药物呈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
C.与10g氯化钠呈等渗效应的药物的量
D.与1g药物呈等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