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团发展模式及对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
高盛集团发展模式及对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思考
搐要:自2007年开始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对华尔街投资银行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在这场重大的金融风暴中,高盛集团成功地幸免于难,2007年实现了净利润增长22%的良好业绩,并于2008年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均体现了高盛集团惊人的实力。本文从发展概况、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状况等方面对高盛集团进行分析,对高盛集团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判断,总结高盛集团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盛集团;投资银行;财务分析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崩溃,华尔街的五大投资银行将近75年的金融神话也在一夜之间崩溃。贝尔斯登、美林证券相继被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破产,2008年9月21日,高盛宣布将成为美国第四大银行控股公司并接受美联储的监管,同时宣布成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还有摩根士丹利。华尔街前五大独立投资银行至此无一幸免于此次金融危机,独立投资银行模式最终覆灭。尽管五大投资银行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均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但损失程度却不尽相同,其中高盛集团无疑是业界翘楚。在各大投资银行危机初现的2007年,高盛集团每股盈利增长25.6%,在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的2008年,高盛集团每股收益连续3季度增长,2008财年前9个月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达到14.2%。高盛集团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可以独善其身,对我国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值得借鉴。
1高盛集团发展概述
1869年,高盛集团由一位从事企业商业票生意的德国裔犹太移民Marcus Goldman成立,1896年,高盛集团被邀请加入纽约证券交易所时,Samuel Sachs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公司,并将公司的名字组合成为现在的Goldman Sachs。在以合伙人制度经营了130年之后,于1999年5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总部设在纽约,在伦敦、法兰克福、东京、香港和其它主要世界金融中心均设有分支机构,向全球多行业客户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2008年,高盛集团由独立投资银行模式转型为接受美联储监管的银行控股公司,目前仍是世界领先的投资银行、证券及投资管理公司,面向世界各地向重要、多样化的客户提供全系列的服务,客户包括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和高净值个人。高盛集团自创立至今已经上百年,由当初家族式、合伙人制的小企业成为现在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资银行之一,其核心是高盛集团的团队合作精神、客户至上原则、以人为本的公司文化价值观。
1.1高盛集团发展战略分析
高盛集团企业文化中的14款商业原则是贯穿高盛集团整个发展历程的一个长期战略。高盛集团以14款商业原则为根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规划,实施竞争战略。高盛集团注重对客户需要的最大程度的满足,为了实现该目标,通过各种渠道招聘、挽留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团队沟通、交流与合作,不仅吸引了大量客户,而且提高了公司的声誉。因而,高盛集团的企业文化紧密联系且良性循环,将其贯穿于业务准则中则使得企业文化能够深入人心,有效实施。高盛集团把创新和产品差异化作为其竞争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提供别人不能提供的,做别人不能够做的,敢为天下先,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在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新性使高盛集团拥有了异质性,在与其他银行竞争时增加了更重的砝码。
1.2高盛集团公司治理与公司结构分析
高盛集团采用一元董事会制的治理结构,即不存在监事会对董事会行使监督权。大多数委员会由独立董事组成。全体股东下设董事会,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及行使其它各项职责。董事会由审计委员会(Audit Committee)、公司治理和任命委员会(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Nominating Committee)、薪酬委员会(Compensation Committee)3个委员会组成,每个委员会需要定期向董事会汇报委员会的行动,以及相关重大问题由委员会审议的情况。董事会下设管理委员会,由董事会成员和高级管理层成员组成。管理层下设顾问经理、高级经理和国际顾问委员会。
1.3高盛集团业务结构
高盛集团业务板块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服务类型的相似性、服务提供方式、服务的客户类别和收到的监管环境等,主要分为投资银行、交易和直接投资、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集团3个板块。业务板块的划分与公司业务部门的组织结构设置并不完全一致,每个板块可能包括多条业务线、多个部门的贡献。具体来说,高盛集团采用事业部和地方总部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结构,管理委员会是最高管理机构,业务线的作用高盛集团的三大业务板块下设顾问服务部、融资部、投资部、证券部和研究部5个业务部门,另设有人力资源部、总裁办公室、法律、合规和管理部以及运营、技术和财务部等支持部门。
2高盛集团财务状况分析
2.1资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