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1、古诗 (英文版) 2、作者简介 3、赏析 4、扩展 唐宋八大家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qi)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ta)送青来。 “成畦”作“成蹊”。蹊,花间小径。 【排闼】推开门 英文版: Written on the Wall for Master Huyin His well-swept path under thatched eaves is clear of moss, The flowers and trees here are planted by his hand; A stream like an emerald girdle guards his fields And the two hills confronting his gate cast a green sha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 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这是一首题在湖阴先生壁上的诗。湖阴先生,即杨德逢,自号湖阴先生,住在南京钟山,与王安石既是好友,又是邻居。这首诗,显然是王安石住钟山时写的。 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全诗写景,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熔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真是一箭双雕。 其次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天然施设的美。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特别是后面一联,把册水拟人化,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