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思考.pdf
关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思考--第1页
关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摘要根本意义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由重知识的接受性学习转向重
综合能力的探究性学习;由单一的认知性教学转向多维的体验性由呆板的机械性
教学转向互动的交往式教学。其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
途径。因此,开好研究性学习课程,可转变教学观念,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而
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探究措施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要求在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依据学校实际
和地方特色,就高中研究性学习作了一些思考,以及如何实施的尝试。
一、完善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结构
1成立课程指导小组。由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务主任、年
级组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图书馆管理员、微机室人员和班主任
组成,下设办公室和专任办公人员。具体职责是:①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并具体
组织实施。②收集并审查课题。利用新课程标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提供课题。
③指导并参与课题各课组的备课课题组进行指导。④及时做好研究情况小结及研
究性学习评价工作。
2组建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各班学生在指导小组成员(主要是班主任)的
组织下,根据学生特色、兴趣、爱好等组建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6人组成),并
将各组学生名单、小组长姓名报指导小组,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展开研究性学习
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阶段
(一)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1确定课题:指导老师(各学科老师)根据学科领域特点、大纲或新课标要
求提出系列研究课题,学生自己也可提出课题,然后汇总指导小组下发到各班,
供各课题小组选择。
关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思考--第1页
关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思考--第2页
2指导教师以开设科普讲座、参观访问、资源调查等方式,作好背景知识
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提供选题范围,诱发探究动机。
3课题研究小组组合本组成员特长、兴趣,商定选取研究课题,填写研究
性学习课题申报表,拜请指导老师,向指导教师报告所选课题名称、因、课题研
究的目的意义、初步研究方案、预期效果、预计完成时间及成果展示形式等,指
导老师听取课题组意见后,通过备课书面提性学习课题研究指导书到课题组。
4课题研究小组根据所选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计划中要有对目标的清晰表
述,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设计、时间安排、内容及进度,并究进程报告
表。合作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5学校组织全校(或年级)研究性学习开题大会,选取若干个课题小组陈述
研究方案,现场设专家组(指导教师)点评、提问、课题组成员答课题研究小组成
员(学生)完全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二)实践体验阶段
1课题确定以后,课题小组即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已研究方案,
对课题实施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如需参观访问、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聘
请校外指导老师等等应及时报备课组和指导小组,以便协助(如学校出具访谈介
绍信等),这时,备课组和指导小组教师应深入,及时转换角色,平等参与,互
动指导。
2课题小组有计划有步骤的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指导教师应让学生了解
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的方式,并
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对信息分析、判断,得出相应结论。
3课题小组通过调查研究获取课题研究结论的证据。课题组应根据集体设
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结果。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