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与备考建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与备考建议
新疆师范大学 夏敏 兵团第二中学 王艾
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和《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不论是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试卷结构,还是题型示例,均与2015年保持了一致。这体现了高考语文全国卷在高考改革全面推开前相对稳定、稳中求变的基本原则。
虽然《考试大纲》没有明显变化,但并不意味着2016年高考语文将是2015年的翻版。自治区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命题组从多年的高考试题研究出发,特别提醒高三教师和考生注意以下四点:
1.把握高考改革的方向,注意试题选材和考查重点的变化。高考语文既要有利于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高考改革是一个渐进的探索过程,作为未来高考统一考试重要科目的语文,其命题一定会充分发挥高考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如读书积累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的考查,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的考查,如读写中的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等,将会对试题的内涵发生重要影响。
2.吃透《考试大纲》精神,注意复习训练的能力层级达标。《考试大纲》对每一考查内容(考点)均有能力层级的要求,它实际提示了答题的规范,如“识记”就要一字不易,“理解”要求准确转述,“分析综合”既要有概括又要有分点阐释,要切实避免过考点过题型而答题不顾能力层级要求的弊病。
3.理性面对社会生活,注意提高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为避免猜题押题,通常不直接以社会热点材料考查,但高考语文从来都不与社会生活脱节,要求考生能以理性精神看待社会生活问题,表达时代生活的感悟,如论说类阅读中的“古代食品安全”,实用类阅读中的时代人物,至于写作,近年来尤其突出体现“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的新课程核心理念。
4.注意全国卷使用省份增加带来的影响。从2014年高考语文使用全国卷的15个省份,到2015年增加辽宁、江西,再到2016年安徽、福建、重庆、四川、陕西、广东、湖北、湖南8省份加入,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使用省份将达到25个。全国卷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可能对试卷的实际难度产生影响。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指导下,自治区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命题组一直在跟踪高考动向,如去年就预测了古代文化常识新题型的出现,在试题中包含了对高考题型设计的研究,对答题规律做出了指导。根据以往自治区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的测试结果与反馈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复习建议:
(一)提高阅读能力
从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四个维度入手,夯实语文基本功。命题者对时代热点问题的准确把握,也体现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社会命题思想。变化在第4、5题,断句文化常识文言虚词、句式不是不考,而是在断句、翻译中体现指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合理地解释词义考查与教材内容相关,学生有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可以解题。2015年高考古诗试题加入教材内的诗词,加大了考查的范围与难度。加大诗歌阅读数量以增强感能力学生对文章内容概括能力分点论述
(2)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有整体概念,不能单单训练传记类文本和已有题型。近年增加的“相关链接”材料,是非连续文本阅读的一种尝试。即使对传记类文本复习,也要注意传记文学的特点、写作手法等文体知识。实用类文本也不仅仅只是传记,新闻、访谈等形式,都应该进入我们备考范围。
(二)恰当的表述、准确的运用是语文能力的体现
1.语用题在于平时积累。近几年语用题似乎停留在成语运用病句判断句子衔接补写语句图画解说成语运用的近义成语辨析补写题这题本来多读、多记、多用,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写作。从近几年的命题来看,更多的贴近现实,更多的回归传统加强审题训练,从材料中找个词就把它作为写作内容展开积累新鲜素材有时代气息;养成良好的习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