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版应急救援预案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doc

发布:2017-04-21约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 目 录 第一部分: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概况1 第二部分:应急与救援系统组成8 第三部分: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与救援预案11 第一节 水文地质11 第二节 煤层自燃16 第三节 瓦斯22 第四节 煤尘31 第五节 顶板38 第六节 机械43 PAGE 49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 及应急救援预案 第一部分 公司概况 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1、概况 1.1、地址 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柳林县城北偏西直距约25km王家沟乡任家山村一带,属柳林县王家沟乡管辖。井田北与新民二矿相邻、东与山西柳林大庄煤业有限公司相邻、西与中铝碛口煤矿相邻、西南与碾墕煤矿相邻。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10°52′15″- 110°54′11″,北纬37°36′14″-37°37′31″。沿黄干线公路经过矿区,距孝柳铁路穆村站30km,距柳林—结绳焉公路3km,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1.2、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属吕梁山西侧的中低山区,黄土覆盖广泛,冲沟发育,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以侵蚀性黄土梁、峁为主,其次为黄土沟谷地貌中的冲沟,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中东部山头,海拔1081.5m,最低点位于井田北部沟谷,海拔820.0m左右,最大相对高差261.5m。 1.3、矿井地质条件 (一)地层 本井田大部分被黄土覆盖,基岩零星出露。井田内发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统上石盒子组,上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的地层。依据精查区资料,并结合本次实测资料,现将井田内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及其变化情况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奥陶系中统为灰色、深灰色石灰岩、???白色、黄灰色泥质灰岩、灰色中厚层花斑状灰岩、白云岩等组成,石灰岩质纯、性脆,本组厚度100m左右。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岩性为一套铁铝岩、铝土质泥岩、粘土岩、灰黑色石灰岩,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28.56~35.92m,平均为32.78m。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为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粗粒砂岩、灰色石灰岩及煤层。其中赋存有6、7、7下、8、9号5层煤,其中8、9号为可采煤层,其余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本组地层厚度70.65~96.40m,平均为82.00m左右,底部以K1中砂岩为界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本组地层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为一套陆相为主含煤沉积地层。岩性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组成。该组总共发育有1、2、3、4、5号五层煤,其中4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其余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本组厚度约54.97~74.38m,平均64.31m,底部以K3砂岩为界与下伏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岩性由一套灰-灰绿色陆相碎屑岩组成,偶尔含有不稳定的1~2层薄煤层,本组地层厚度70.20~119.93m,平均86.34m,底部以K4砂岩为界,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本组岩性为黄绿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含少量砂岩,该组地层最大残留厚度为82.25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7)、上第三系上新统(N2) 岩性为暗红色、棕红色亚粘土,夹有半胶结状砾石层,0.00~51.67m,平均36.00m,底部以半胶结状砾石层为界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8)、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岩性为土黄色亚砂土、亚粘土,垂直节理发育,该统广泛分布于山梁及山坡上,0.00~90.00m,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9)、第四系全新统(Q4) 分布于井田东北边界处的较大沟谷内,为河流冲积的砂、砾石层。厚度一般在0-10m。 (二)含煤地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现叙述如下: 太原组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为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粗粒砂岩、灰色石灰岩及煤层,从沉积特征看,太原组含煤地层形成于海进过程中,聚煤作用形成于滨海平原上,海侵之初将潜水面抬升,致使滨海平原沼泽化,大面积沼泽分布,堆积了泥炭层,海侵的发生为泥炭层埋藏保存创造了条件。该组中共发育有五层灰岩,为地层对比的主要标志层,共发育有6、7、7下、8、9号5层煤,其中8、9号为全区可采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