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圪台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分析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石圪台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一章 概况
矿井地理位置与交通
石圪台井田位于神府矿区最北端,行政隶属于神木县大柳塔乡管辖,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地理坐标为:110o07'47"~110o14'55",北纬39o22'43"~39o28'01"。东西长约10km,南北宽约8km,面积约65.25km2。大石公路、包神铁路通过矿区,北距包头170km,南距神木86km,包神铁路及矿区铁路(大柳塔——石圪台)沿乌兰木伦河东岸从本井田的西侧通过,包神铁路在石圪台村附近设有装车站,交通及运输便利。矿井沿铁路、公路通达各主要车站和地点的距离见下表。
矿井至主要市、镇距离关系
地点 大柳塔 神木北 朔县 东胜 包头 秦皇岛 铁路(Km) 19.0 50.3 286.0 52.0 154.5 地点 大柳塔 店塔 神木 府谷 东胜 西安 公路(Km) 19.7 66.0 86.0 133.2 90.0 966.0 矿井气象条件及地震
本区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性明显,冬季干旱寒冷,夏季干燥炎热、多暴雨,秋爽多雨,春多风沙。全年降雨少蒸发量大,霜、冰期较长。
据气象资料,全年平均气温6.2~8.5°C,夏季最高气温达36.6~38.9°C,冬季最低气温达-31.4~-23.1°C。经多年观察平均降水量为194.7~584.6mm。雨季多集中在7、8、9月间,占全年降水量的60%,而蒸发量为2022.7~2833.7mm,以5~7月最大。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1%,绝对湿度6.2毫巴。年均冻土深度1.39m ,结冰期一般为11月,解冻期3月,最大冻土深度2.10米。该区夏季风小,一般为2~3级,春冬风大,常在4级以上,最大达10级以上,风向多为西北。年均大风天数在26天左右。
石圪台井田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地貌单元大致分两类:风积沙区位于井田北部,沙丘连绵,波状起伏,地形相对比较平坦,相对高差较小,水系不发育;黄土丘壑区位于井田南部,梁峁相间分布,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沟谷狭窄,两侧基岩断续裸露;梁顶宽缓平坦,原上半固定沙丘比比皆是。
井田内地形东高西低,最高处位于井田东北部风台梁,标高+1351m,最低处位于乌兰木伦河谷,标高约+1122m,相对高差219m,一般标高+1250m。
石圪台井田内主要水系为考考赖沟、石圪台沟、柳根沟、糖酱渠沟,均自东向西流入井田西界乌兰木伦河。
考考赖沟发源于井田西北部龙王庙滩,流经井田长约4Km,流量为0.498 m3/s。
石圪台沟发源于井田西北部石圪台村北约5.6km,全长约1.5km,其源头由两个泉群组成,流量为0.066 m3/s。
柳根沟发源于井田东部布袋壕,全长5.6m,流量一般为0.0868 m3/s;糖酱渠沟发源于井田西南部拆家梁南, 全长约6km,流量一般为0.027 m3/s。
井田内有乌兰木伦河属黄河水系,发源于鄂尔多斯市巴定沟,经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于神木县沙峁村附近注入黄河,全长228km,流域面积8706km2。依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历年的观测结果,乌兰木伦河最大洪流量为:9760 m3/s(1976.8.2),平水期流量一般为3.13 m3/s(1986.9.7),其最高洪水位线在:1135.80~1148.32m,可高出河床0.8~1.2 m,河道比降2.76‰,年平均流量7.19 m3/s,最大日平均流量23.86 m3/s,最小时河水干枯或仅0.017~0.44 m3/s,年径流量1.2~3.4万m3,径流模数1.01~2.89m3/km2。井田内考考赖沟、石圪台沟、柳根沟等属于排泄地下水为主的沟谷类型,因此沟谷内流量较为稳定。
井田地表水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一般每年3月至9月为丰水期,冬春之交为枯水期。
1、井田地层
石圪台井田内被揭露的地层为中生代含煤岩系,地层由老到新有:上三叠统永坪组、中下侏罗统延安组、中侏罗统直罗组、第三系上新统三趾马红组及第四系,现分述如下:
上三叠统永坪组(T3y):厚度大于133.12m,岩性以灰绿色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局部为粗粒砂岩、粉砂岩薄层,本组为井田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
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该组为本井田内含煤地层,假整合于上三叠统永坪组之上,厚128.41~207.64m,平均172.8m。岩性主要由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岩屑衫岩、浅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和煤组成。该井田缺失延安组第一段,即无沉积5号煤组。
中侏罗统直罗组(J2y):为非煤系地层,本组地层沿乌兰木伦河及糖酱渠有出露,因受新生代的剥蚀仅存该组下部地层,厚0~81.01m,平均36.74m,在井田内自西向东变厚。上部岩性为灰兰色砂质泥岩、泥岩,黄绿色粉砂岩及灰白色细砂岩组成,呈互层状,下部为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