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会考知识点总结要点讲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必修2
一、遗传的细胞基础
1、减数分裂的概念(B)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B)
?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3、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特征:(B)
(1)、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
(2)、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
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
间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 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 色体,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中期: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分裂过程的数量变化
?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染色单体 4n 4n 4n 2n 2n 2n 0 0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名称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卵细胞 (无论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前期或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4、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过 程 精细胞变形 不需变形 性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相同点 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5、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B):
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配子的多样性导致后代的多样性
6、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B)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二、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B)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实验过程(参照书本P59)
①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2)艾弗里的转化实验
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转化因子是DNA)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DNA(如右上)
侵染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利用细菌的原料)→组装→释放
实验过程:(参照书本P62)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 有32P标记DNA DNA 有32P标记 DNA分子是遗传物质 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无35S标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