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 土壤形成分布分类.ppt

发布:2017-06-15约7.36千字共7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土壤形成、分布、分类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  一、土壤形成因素 1、自然因素 (1)母质( parent material ); (2)气候( climate ); (3)生物( biology ) (4)地形( topography );(5)时间( time ) 2、人为因素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地壳表面的岩石风化体及其搬运的沉积体,受其所处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的土壤的历程。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一、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二、主要的成土过程 成土过程按照物质迁移和转化的特征,可分为四大类:   物质加入土体者;   物质迁出土体者;   物质在土体内迁移者;   物质在土体内转化者。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原始成土过程 有机质积聚过程 粘化过程 钙化过程 盐化过程 碱化过程 富铝化过程 灰化过程 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 白浆化过程 熟化过程 退化过程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1、原始成土过程 从岩石露出地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称为原始成土过程。 根据过程中生物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岩漆”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1、原始成土过程 2、有机质积聚过程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2、有机质积聚过程 3、粘化过程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3、粘化过程 4、钙积与脱钙过程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4、钙积与脱钙过程 5、盐化、脱盐过程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5、盐化、脱盐过程 6、碱化与脱碱过程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6、碱化与脱碱过程 7、富铝化过程 8、灰化过程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8、灰化过程 9、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9、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 10、白浆化过程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10、白浆化过程 11、熟化过程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11、熟化过程 12、退化过程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一、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 二、主要的成土过程 三、土壤的发育 第二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三、土壤的发育 第一节 土壤形成和发育 (1)自然土壤剖面  1)覆盖层 A0  2)淋溶层 A(腐殖质层、灰化层);  3)淀积层 B  4)母质层 C   5)基岩层 . D 第三节 土壤分布规律 第三节 土壤分布规律 第三节 土壤分布规律 一、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是指在水平方向上,土壤分布因生物气候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第三节 土壤分布规律 一、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 1、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是指地带性土壤类型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2、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是指地带性土壤类型按经度东西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第三节 土壤分布规律 一、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 二、土壤的垂直分布 第三节 土壤分布规律 一、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 二、土壤的垂直分布 三、隐地带性土壤/区域性分布 第四节 土壤分类 土壤分类(soil classification): 土壤分类就是建立一个符合逻辑的多级系统,每个级别中可包括一定数量的土壤类型,从中容易寻查各种土壤类型,将有共性的土壤划分为同一类,即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对土壤进行分门别类。 第四节 土壤分类 土壤分类的目的: 1. 建立土壤分类系统  2. 反映各类土壤之间在发生上的联系  3. 反映各类土壤在发生和分布上所处的地位  4. 为生产实际服务(如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因地制宜推广农林技术的依据等) 第四节 土壤分类 土壤分类的依据: 1. 分析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 研究成土过程的特性特征  3. 研究土壤属性的差别(是土壤分类的最终依据) 第四节 土壤分类 一、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 设土纲(soil order)、亚纲(suborder)、土类(soil group)、亚类(subgroup)、土属(soil genus)、土种(soil local type)和亚种(soil variety)等七级分类单元。 有12个土纲,29个亚纲,61个土类,230个亚类。 第四节 土壤分类 一、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 有12个土纲,29个亚纲,61个土类,230个亚类。 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六级 有14个土纲,39个亚纲,141个土类,595个亚类。 第五节 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简介 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