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中国会计准则与各国会计准则的异同.pdf

发布:2017-06-24约2.18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海大学 2010-2011 冬季学期 国际会计 中国会计准则与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管理学院—会计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在经济 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国也正不断地向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努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各国的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间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 将美、英、德、法、日五国的会计准则分别与中国的新会计准则对比,比较分析各国会计准 则存在的差异,从而有助于我国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会计准则。 【关键词】:会计准则、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差异 一、引言 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国际资本的快速流动将世界经济带入了全球化时代。在这个时 代,任何一个国家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谋求自身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会计作为国 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市场参与者也对其提出 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由于不同的国家存在着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因此,各国的会计准则 也在许多方面产生了差异,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又使会计的国际协调成为必然。中国的会计 准则建设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不 利因素。要想中国经济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准则国际 趋同的发展形势。同时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各国会计准则最新的发展动态研究,借鉴经验,尽 快健全我国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体系。因此,以下主要研究美、英、德、法、日这五个发 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并且分别与中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比较出财务会计处理上 的差异及财务报告中存在的差异。通过系列比较尽可能梳理出我国与其他国家财务会计准则 差异部分的脉络。 二、中国与美国会计准则差异对比与分析 (一)会计准则制定机制的差异 1、从制定目标来看。 美国会计准则以目标为导向:会计报告内容应反映交易或事项的潜在经济实质,提高会 计信息对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提供关于企业资本、资本上的权利及其变 动情况的信息;提供对估计现金流量前景有用的信息。 中国会计准则目标: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 上海大学 2010-2011 冬季学期 国际会计 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 决策。 由此看来,美国的会计准则侧重于公众利益导向。我国的新会计准则正从原来的以政府 利益为导向转向以公众利益为导向,这是新会计准则的一大进步,也更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经 济状况。 2、从制定机构来看。 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方式是独立模式的典型代表,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是财务会计准则 委员会( FASB ),由财务会计基金会( FAF)提供资助。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制定的这种分权处 理方式,可以保证准则制定的及时性和政策的权威性。由独立的民间会计团体机构制定准则 更大的好处是:他们比较注重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性,通常依靠独立性、公允性、权 威性以及技术能力来获得社会公众的信赖,保证了准则的质量和有效地推动准则的实施。 而在中国,政府是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它既可以资产所有者的身份直接参与会计准则 的制定工作,又可以社会监督者的身份对制定会计准则施加影响。由于政府这种身份的双重 性,决定了我国政府比美国政府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利益协调关系,由此也决定了中国会计准 则的制定机构会有其自身的特点。 3、从制定方法来看 在形式上,我国同美国一样,采用 “概念框架法”,但在实际准则制定过程中,更多地 表现为偏好集合法的原理。 4、从制定程序来看。 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特点是充分程序,即在准则制定过程中遵循一套完整、充分、 严密和稳定的程序,以保证准则制定的独立性、公平性和公开性。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即计划、研究准备、拟订、发布。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具有保密性和依附性两特点,即保密性是指缺少多次征求环节, 依附性是指过多地依赖政府机构。大体上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立项、起草、征求意 见、发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