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部民族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研究--以国家级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pdf

发布:2017-05-22约1.81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年10月 中州 学 刊 Oct.,2013 第 10期(总第202期) AcademicJournal of Zhongzhou No.10 【文化研究】 西部民族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研究∗ ———以国家级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刘 永 飞 摘  要:西部民族八省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多而集中、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而艰难,开发任务也 更加繁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作为扶贫开发的创新方式成为应对这一复杂而又繁重任务的重要手段。 这种 集政府行政性、合作共同性、全面针对性、持续渐进性、开发保护并重性特征于一体的扶贫开发方式具有结构、主 体、客体、金融条件上的实施可能性。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与产品创新相结合、资源整合与 区域合作相结合是实行这一扶贫开发方式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西部民族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可行性;主要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3)10—0091—04     西部民族8省区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的内蒙古、 类国家级非遗(包括扩展名录)达 112项。 以这些非遗类目 广西、西藏、宁夏、新疆、贵州、云南、青海8个地区,截至2011 为载体进行政策性扶贫开发,对贫困户致富、贫困地区经济 年底,这些地区的农村扶贫对象为3917万人,占全国农村扶 发展、贫困地区社会进步以及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都能发挥不 贫对象总数的32%,仅广西、贵州、云南3省区农村扶贫对象 可替代的作用。 ① 有3113万人,占8省区农村扶贫对象总数的79.5%。 国务 西部民族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 院发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中,全国共有592 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个贫困县,中部省份217个县,西部省份375个县,在西部省 份375个县中,西部民族八省区有232个县,占到西部扶贫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的基本内涵 ② 重点县的61.9%。 由此可见,西部民族 8省区成为我国贫 非遗扶贫开发是指具有一定非遗资源的西部民族贫困 困人口多而集中、贫困程度深的地区。 在扶贫开发的新阶 地区在国家相关扶贫政策的指引、支持下,通过对本土非遗 段,西部民族 8省区仍是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而艰难的地区,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进非遗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增强地区 开发的任务也更加繁重,创新扶贫开发的方式成为应对这一 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境况的摆脱,最终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 复杂而又繁重任务的重要法宝。 与社会进步的一种区域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造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尤其是手工技艺类(本文 式扶贫,不同于资金补助、实物捐助等“送血”式扶贫,更多注 将美术类非遗归为手工技艺类,因为美术类是手工技艺的一 重发展的持续性、长久性,是一种能够带来持续性经济、文化 种表现形式)非遗的开发可以成为扶贫开发的创新性手段。 和社会效益的扶贫开发项目。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以地方特色 具体来说,在对象上,非遗扶贫开发指向“贫”这一目标 浓、投资少、见效显、高密度性等优点可以被利用到扶贫工作 主体,可以是某一地区、某一个体、某一群体的贫困,是一种 上。 我国西部民族8省区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仅手工技艺 物质上的贫困,绝不是精神、文化等非物质上的贫困;在目的 收稿日期:2013—09—12 ∗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省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CXLX12_0221),2013年郑州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