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华山的险》教案.doc

发布:2023-09-27约2.2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 学 设 计 课题 《华山的险》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文字资料 教 学 目 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当之无愧”、“敛气屏息”、“峻拔”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的险,体验作者表情达意的妙处。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点 1.认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中感受华山的险。 难点 1.学习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写作方法 2.在关键句旁边试着批注下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介绍资料,激趣引入 1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一座名山吗?(本诗作者是北宋的寇准,诗名为《咏华山》。) 2 “五岳归来不看山”,华山便是这五岳之一,它以“险”而名闻天下。请大家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华山的资料。 3听完同学们的介绍,你对华山有什么初步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勾画出新的生字词语,能借助学习工具和生活积累,初步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再在全班交流。 3 采取在小组内轮流读、全班抽读等方式检测朗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相机指导学生正音。 4 学生再自由、小声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全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学习批读,理清脉络 1.问: 齐读第一处作批,体会问的精妙。 2.第二到五处作批: 抽生读,谈这几处旁批的发现;教师点出这是概括式旁批,渗透作者的写法。 3交代学习任务: 这节课将重点用赏析词句的方法去批读。 四、赏析旁批,体会情感 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思考:哪些词句能体现华山的险?用相关符号做记号,在结合上下文写感受。 2.交流展示,重点理解: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夹,龟缩,体会山路的险,相机指导朗读。 3.教师小结。 第三段: 1.继续运用刚才的方法赏析描写华山险的词句。 2.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抓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第四段: 1.激情谈话创设情景:当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征服华山时,你想说什么?想喊什么?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2.作者怎么写的?齐读最后一段。 3.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华山美景。 4.齐读课文已有的旁批。 5.写自己的感受、想法,交流。 五、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读一读课文旁边批注的话,试着在旁边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试着结合批注和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不明白的问题和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3 全班交流,梳理出共同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 4读第二段,抓住关键词,体会华山山崖的“险”,有条件的可欣赏华山的风景,帮助学生理解“峭壁林立”、“横空出世”等词语。 5学习第三段。 (1)小声、自由地读第三段,并找出中心句。 (2)从哪几个地方可以感受到华山“险”得有味?(“苍龙岭”、“老君犁沟”、游人爬山之险) (3)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部分读,看看它“险”在哪里。 (4)结合这一段的批注说说自己感受到的“险”,学习作者抓住关键词表情达意的方法。 (5)采取抽读、合作读、师生赛读等朗读形式,把自己感受到的“险”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6 齐读最后一段。播放有关华山的录像资料或欣赏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的景象有什么感受。 7结合批注,诵读诗句,感受登上山后的惬意。并提供“无限风光在险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自古华山一条路”等诗句让学生欣赏。 六、品味美文 1、班级汇报,教师点拔 A、感受华山苍龙岭的“险” ①出示句子:瞧,在深深的山坳里崛起的一条狭而长的山脊,远看似一条绳子从天下斜斜地横放下来,那就是“苍龙岭”。它左右两旁的沟壑深不见底,山风夹攻上来,全无遮掩,呼呼大作,似有千军万马在厮杀。 “从天山斜斜地横放下来”从形状上写从沟深、风大、游人小心三方面写出了苍龙岭的险。 B、感受华山老君梨沟的“险” 出示句子:路狭窄仅容一人,斜斜地从 几百米高处滑下来,两边空空荡荡,眼睛根本不敢往下看。游人是一个紧挨着一个,小心翼翼,全神贯注,敛气屏息。稍不注意,那顺着的一溜儿都会跟着倒霉。从对游人的神态描写中,体会华山老君梨沟的险。(间接描写) 出示句子:有的人只是爬上了一小段,便觉得太冒险了,赶快退下来。从沟下往上望去,人们的动作或蹲、或跪、或手脚并用,犹如一个个虔诚的朝拜者。 从对游人爬山的动作描写上进一步体会到了华山老君梨沟的险。(间接描写) 引导学生多读几遍,体会华山的险。 七、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1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和作者同游华山,领略到了华山的“险”,希望大家以后能有机会再去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