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学考班).doc

发布:2025-04-04约1.03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学考班)

一、单选题

(★)1.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废寝忘食地思索;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B.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的追问和思考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2.范缜认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柏拉图认为“事物是理念的影子”。这两种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3.马克思在近代科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科学地解决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对此,马克思将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即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唯物主义”表现在它()

①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唯物与唯心的有机结合

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一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存在的

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是我国居民出行最常见的代步工具。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出行观念的普及,多地出现骑行热,凭借健身、时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车再次引发民众的消费热潮。这一现象说明()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生活面貌

③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一个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多模式复用的量子中继基本链路,如同“鹊桥”,可将量子世界里天各一方的“牛郎织女”间的通信速率提升四倍。这说明()

A.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是客观的

B.建立更复杂的联系,就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主观需要

C.人们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造福于人类

D.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能推动事物发展

(★★★)7.在漂洗丝绸衣服时,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白糖,浸泡5-10分钟,能够保持丝绸衣服的光泽;往花瓶里放一些糖,可使鲜花绽放得更为持久,因为植物在开花的时候需要吸收比平时多几倍的糖分;炒过的糖放进纸袋里,可以作吸潮剂;放进冰箱里可作除味剂……白糖的多种用途表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其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合理利用其价值

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白糖的各种价值

③白糖在不同的状态下具有不同的特性,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其特性

④人们可以根据白糖的不同属性,正确把握其联系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观察下边漫画(作者:小林),下列说法符合漫画主旨的是()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发展,所以要重视“必须走的路”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必须先走好“想走的路”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果断走“想走的路”

④量的不断积累才能导致质变,因此先走好“必须走的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这表明()

①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敢于超越事物发展的规律

②面对挫折与考验,我们要懂得冷静思考、量力而行

③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

④我们要树牢底线思维,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