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pdf
汽车安全技术
(VehicleSafetyTechnology)
课程代码
学分:2
323000
学时:(其中:讲课学时:上机学时:课外学时:)
先修课程:汽车底盘构造、车身结构与设计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教材:《汽车安全工程》,葛如海、刘志强、陈晓东,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一、课程性质
汽车安全性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重点介绍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中需要
考虑的安全性影响因数,如何设计满足车辆结构耐撞性要求,并具有良好乘员保护的车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正确评价一辆汽车是否安全的标准,掌握汽车安全应
符合的主要标准要求。具备制定汽车安全标准与法规的基本能力,科学合理的设定相应的
标准要求。了解道路交通事故与汽车安全标准间的关系,理解不同国家汽车标准间的差异,
为不同市场开发不同安全要求的车辆。
讲授汽车被动安全的事故形态、车身结构耐撞性的基本要求、汽车安全带系统的组成
及保护原理、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及保护效果、鞭打损伤的特点、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的要求及不同组别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课程任务(-)知识方面
1.1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汽车安全性相关法规与发展趋势,了解汽车安全性评价体系
的差异;
1.2以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为依据,从汽车、人、环境等几个方法提出减少交通事故的
方法,重点介绍在汽车设计中如何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及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如何减少对乘
员的伤害;
1.3了解汽车标准的制定过程与制定依据,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具备经济、
环境友好型、确实可行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与试验测试方法;
1.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汽车安全方面的知识,使设计出的汽车更安全,为今后
从事汽车设计或汽车安全研究储备基础知识。
(二)能力与素质方面
2.1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
解本专业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2.2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2.3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
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等制约因
素;
3.4具备开发先进乘员约束系统的基本思路与开发准则。
(三)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性
毕业要求指标点1-4.掌握车辆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
问题的初步能力。
毕业要求指标点6-2,了解车辆工程领域中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
法律法规。
毕业要求指标点10-1.能够阅读车辆工程专业的外文资料,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国际发
展状况有基本了解,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按章撰写)第一章汽车安全性评价体系
1
本章支持课程目标:」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汽车安全性相关法规与发展趋势,了解
汽车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差异;2.1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
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汽车安全性研究分类一一主动安全、被动安全(2)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
(3)汽车安全性评价体系与法规(4)我国交通安全技术现状与展望
(二)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教学要求(1)了解汽车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
差异,了解交通安全问题的历史及现状;
(2)理解交通事故的严重性,掌握交通事故的特性;
(3)了解汽车安全性评价体系,掌握影响汽车安全的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4)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汽车安全性相关法规与发展趋势,分析各个评价体系的
差异;
(5)培养制定汽车安全性标准的能力与流程。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汽车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差异与形成方法;
2.难点
标准的制定流程与制定方法。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