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LY/T 1572-2000东北、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pdf

发布:2019-09-24约4.4万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LY/T1572-2000 前 台 本标准所规定的经营技术和各项指标是实施定向培育、分类经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充分发挥经 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保证,是检查验收的规范。同时,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 先进统一的次生林经营技术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黑龙江省林业厅、国家林业局大兴安岭林 业管理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辽宁省林业厅、吉林省林业厅。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祥伟、丁宝永、王庆成、张彦东、陈立新、刘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东北、内蒙古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 LY/r1572--2000 Managementtechnologyofthesecondaryforest inNortheasternandInnerMongoliaregion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和采伐更新调查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东北、内蒙古(东部)山地天然次生林的经营 2 弓}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 LY/T1494--1999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采伐更新调查设计规范 3 总则 根据森林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演替规律,模拟自然,建立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多功能高效稳定复 合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运用 “生态效应区”理论,利用已有林隙和有序地开拓生态效应区,改变下垫面,优 化环境,创造新种群的空白生态位,引进新种群,形成复层异龄针阔混交群落。通过规范的分类经营技术 加强东北、内蒙古(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的集约经营,保护、恢复、培育和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林分质量,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稳定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3.1根据经营目的将东北、内蒙古东部夭然次生林划分为重点生态公益林(禁伐区)、一般生态公益林 (一般生态保护区)和商品林(商品林经营区),在此基础上,依现实林分状态划分经营类型 3.2 对抚育型的林分,采用分层抚育的技术,抚育主林层,调整亚主林层,促进演替层,转化更新层以促 进各层次协调发展,形成稳定、优化的复层林群落。 13 对利用型的次生林,同时采用梯度采伐、分层抚育的理论与技术,以实现森林的循环更新和多种资 源的定向培育。 3.4 对封育型林分,通过采取全封、半封和轮封等技术措施,促进森林的恢复。 I5 对改造型林分,通过更替更新树种、改善立地条件等技术措施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 4 培育目标 4.1商品林培育目标 4.1.1 ;i_木规格指标 .u目标是以培育用材林、工业原料林为主,大、中、小径材相结合,依培育的树种不同规定如下。 山杨 -一中小径材 红松一一 大径材 桦树— 大中小径材 樟子松— 大中径材 国家林业局2000一03一24批准 2000一07一01实施 LY/T1572-2000 栋类— 大中径材 云杉— 大中小径材 三大硬阔— 大中径材 落叶松— 大中小径材 硬阔类一一大中径材 软阔类— 大中小径材 4.1.2质量指标 4.1.2.1造林成活率按GB/T15776执行。 4.1.2.2 天然更新频度按GB/T15776执行。 4.1.2.3 培育良好干形 4.1.2.4 主伐时大中径材所占比例不少于50/-60/0 4.1.3 生长指标 不同生态区不同次生林类型生长量指标如附录A所示。 4.1.4 保持林分稳定,实现生物自肥,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增强生态功能,保护生态环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