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诵读中华经典实施方案.doc

发布:2017-05-03约3.3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金屯镇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我校文化内涵的提升,提高学生自身文化修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我校特制定此次活动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经典诵读活动意义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经典诵读活动宗旨 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寻根问祖,感受民族文化渊源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 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德懿行。在诵读经典中潜移默化,培养仁义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3、提升语文素养 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扎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推进素质教育 诵读经典,培养心灵,汲取营养,启迪心智,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构建儒雅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三、经典诵读活动主题 活动以“诵经典 品书香 塑人格 ”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我镇广大学生诵读成果,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经典诵读活动组织机构 组长:谢云光 副组长:吴云卫 邵青松 成员:张广勇 刘学刚 张秀丽 韩淑娟 孟曼曼 谢雯雯 王艳 马丽华 田赛 张纪粉 张秀芳 乔瑞萍 张美英 五、经典诵读活动口号 1、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 2、读高雅书,做优雅人。 3、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4、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5、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6、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7、诵读,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 8、营造诗意校园,建设精神家园。 9、诵读,让校园精神起来! 10、读书修身,读书养性。 六.经典诵读篇目 一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1——15首,鼓励背诵《三字经》。 二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16——30首,鼓励背诵《百家姓》。 三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31——40首,鼓励继续背诵《三字经》。 四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41——50首,鼓励背诵《论语》。 五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51——60首,鼓励继续背诵《论语》,现代诗文10篇。 七.经典诵读活动措施 (一)诵读时间 1.每天保证学生有二十分钟的诵读时间。每节语文课前的一两分钟,开展“课前一诵”活动,做到读而常诵之,同时利用每周早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诵读。 2.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诵读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诵读表演。 3.在每周的写字课时间,将当周所诵读的古诗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每周学校教务处随机抽查。 4. 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在诵读时间上,各班级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经典,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经典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二)诵读措施 1.创造“四条途径”,激发诵读兴趣。 1.一听,即听广播。学校广播站开设“职教之声经典小广播”,由教师、学生主持、播音,其内容有经典朗诵、赏析以及有关经典的趣闻轶事等。 1.二看,即通过校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经典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经典记住。 1.三抄,让学生做经典卡、办手抄报、制经典集。 1.四赛,每学期进行一次经典诵读方面的竞赛,以竞赛促使学生扩大经典的诵读量。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诵读方面的效果,激发学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