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观的调查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前言
这几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但是新增岗位几乎不变,这意味着当代大学生在就业上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大学生的择业观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态进行了了解,并且进行分析,得出在择业观上的几个重要因素和差别。
1.前言
1.1调查目的
随着这几年的就业压力的增大,有着良好的择业心态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所必需的品质,但是在目前的国内环境里,大学生普遍没能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所以大学在这方面要加大教育,大学生的择业观的调查更能使大学教育有重点化,也更有利于针对问题去解决问题。
1.2调查方法
通过在网上问卷的方法对全国不同高校的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调查。
1.3调查时间
2014-11-02——2014-11-04
1.4调查结果
共收到了n份调查问卷。
2.数据分析
2.1单题分析(调查结果见附录一)
关于大学生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是否明确这个问题有53.13%的人不明确,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也反映了大学教育的不足。尽管我们开展了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过相应的实践,但是还是有一大部分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没有明确的定位。
在选择工作地区上,有40.63%的人选择了家乡,37.5%的人选择了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只有3.13%选择了基层贫困地区。从调查数据和资料可以得出,以前的大学生毕业后都会选择留在城市,或者去更为发达的地区,而现在的大学生不只是选择发达地区,更多的选择回到家乡,但是相较于以前,几乎没有人愿意去贫困地区,去支援西部,这也反映了当代学生在择业观里缺乏奉献精神。
在就业单位中,大学生最乐意去的是国企,其次是外企,而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却得不到重视,这一状况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企外企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是招揽了大量的尖端人才,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想要得到发展必须要加大对人才的重视与投资。
在择业时最看重那些要素上,73.44%的人选择了个人发展和前景,这也体现了大学生们对事业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实现的渴望。
在影响择业的因素上,个人爱好,发展前景和薪资待遇这三个占得比重最大,从中可以看出来,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爱好与职业并重,不在仅仅追求铁饭碗,还注重了个人的爱好,这样也能解决职业倦怠。
在毕业后的去向上,40.62%的人选择直接就业,32.81%的人选择考研,6.25%的人选择创业,从历年的数据中可以得出,考研人数已经开始下降,我们已经在观念上明白,这个时代已经不是拼学历的时代,而是拼能力的时代。但是只有很少部分的人选择创业,这也说明当代大学生还是不能够做到敢于创新,勇于创业。这方面,大学应该着重的教育或者是引导。
在选择职业与所学专业的符合上,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持基本符合的态度,说明大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压力,其次是因为学科的交叉,使得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完全符合。
在选择从业类型上,最受欢迎的几种职业包括经管类,事物型和技能型,但是很少人选研究型,文艺型。以我们的分析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当今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不断的追求物质生活,无法能够沉下心来,去做研究,搞科研;另一方面原因,也与现在科研人员的薪资待遇有关。
最后是对于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个问题,有一大部分选择没有,这也反映了当代学生没有被目前的环境影响,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只要做着自己喜欢的做的,就是值得的。
2.2交叉分析
2.2.1 性别差异对择业观的影响
性别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明确情况如下表
X\Y 是 否 小计 女 22(43.14%) 29(56.86%) 51 男 18(64.29%) 10(35.71%) 28
从上表可以看出,64.29%的男性都对未来的职业有着明确的目标,而女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有着既定目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男女性格有很大的原因,男性在事情上有着很强的主动性,喜欢掌握着事情的发展,而女性则喜欢顺应事件的发展。
性别对选择职业类型也有显著差异,男性主要选择技能型的职业,而女性最喜欢的时经管类的职业。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方面是专业的差异造成选择职业的差异,另一方面是心态的不同,男性比较务实,其原因在于男性在社会上面临压力比较大。
在择业的影响因素上,女性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薪资待遇,个人爱好,发展前景;男性的是个人爱好,发展前景,薪资待遇。这三个因素都是大学生在择业上考虑的首要因素,但是重要程度不同,这和男女考虑事情的远近程度有关,男性考虑的长远,而女性在这方面显得略微不足。
2.2.2专业类型对择业观的影响
本次问卷调查是以网上问卷的形式进行的,填写问卷的主体是理工类和经管类,这也说明了我国大学专业的一个分部状况。以下介绍差别,主要介绍这两个专业的区别。
在职业规划上,理工类有40.54%的人有着明确的目标,而经济类有59.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