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儒家文化和世界级企业.doc

发布:2017-06-08约8.35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儒家文化与世界级企业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 刘长乐 这是一次契合时代需要的论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已到来。中国作为日益崛起的大国,在融入多元的世界文化体系过程中,遭遇两个问题:我们为这个多元文化贡献什么?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文化做经济腾飞的依托? 盲目的西化让中国社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一直以来,学界都存在着两种分歧,一种是彻底西化,完全继承西方文明的民主科学社会架构,一种是东西方文化合璧,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看起来后一种更为睿智和理性,也更具实施性,因此为政府所选择。但是,在广阔的民间社会,在商界、文学艺术等等领域,却基本没有分歧,态度或有迟疑,可脚步却是坚定的西化。其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以儒佛道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固然在农业社会创造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辉煌,但在现代工业社会兴起以后,作为却乏善可陈,没有说服力。近代史的耻辱,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科技进步面前的一次束手就擒;二是现在是经济为主体的时代,而指导我们发展经济、运作企业的大部分依据几乎都是西方主流经济学,这种以全球化、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搭建起来的社会框架,必然顺其自然地产生适宜西方文化生长的土壤,呈现越来越强的对西方文化认同和接纳的趋势。 西化趋势有了,行动也有了,可实际运行效果在人文方面并不理想。中国现在每个阶层的人都不舒服,有很多原因,既有政治体制上的束缚,也有经济上的制约,更有文化上的无所适从。中国的文化西化一直很不成功。五四后,批判传统有余而建设新文化不足;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西化的马克思主义又和人性发生冲撞,也不彻底;多年的政治运动更是隔绝西方文明先进理念的渗透,加上对传统文化的毁灭性打击,即使改革后西化重新来过,中国还是只学到皮毛而没有学到根本。内在的一套自省的价值体系和外在的一套对科技创新的能力都没有学好,而拜金主义、色情主义倒是浸骨入髓,其结果,导致中国今天的文化不伦不类,不中不洋,如同一个石榴被转了基因,心有千千结却没有一点是纯正的自己。不仅缺乏宗教信仰,也道德沦丧,价值认同几近崩溃。没有了宗教信仰的、道德价值观的、文化的过滤和择选,中国对西方经济文化连皮带毛通吃的结果,就是消化不良。自身的千疮百孔加上上吐下泻的结果,就是今天的社会情形:食品不安全、药品不安全、交通不安全、养老不安全、治安不安全,等等。诸多不安全让我们看到的,仿佛灵魂已失去家园。 也许儒学能担当统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任 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亟待与儒学合拍。儒学的很多理念都代表着中国人的“终极文化”。一个民族即使国破了都不可怕,只要文化在;如果文化消亡了,则就彻底完了。 社会发展表明,经济发展了、有钱了只能解决一定的问题,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还需要文化的支撑,需要精神慰籍心灵安抚,需要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靠什么来拯救思想、统一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我看不是西化再西化,而是传统再传统。唯有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儒学中那些充满了永恒价值观的理念,如仁义礼智信。这是残存在我们记忆的基因,和我们的生活相生相融,滋养我们民族强健的乳汁。因此,从中国自身的经验和教训上看,从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亟待文化合拍的现实需求看,儒学需要复兴,我们需要血管里流淌祖宗的血液。一个民族即使国破了都不可怕,只要文化在;如果文化消亡了,则就彻底完了,以色列给我们提供的就是最好的印证,何况我们现在适逢百年一遇的崛起呢? 哈佛教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里面,把文化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叫“工具文化”。包括科学技术,也包括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一部分叫“终极文化”,与一个文明的基本价值联系在一起。亨廷顿把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也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工具文化”的现代化,一是“终极文化”的西方化。经过研究他提出,最成功的现代化模式是“改良主义”。持这种模式的国家,在“工具文化”的现代化方面效果非常好,但在“终极文化”的西方化方面却经历了一个倒U型曲线。初期,伴随着工具文化的现代化,终极文化也迅速西方化,但是到了一定阶段,西方化进程出现逆转,本土的民族文化开始回归,同时出现拒斥西方价值的倾向。也就是说,伴随着经济、政治、军事上的成功,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必将逐渐回归,文化民族主义也必然随之兴起。这很像我们目前遭遇到的情形。割断历史割断文化血脉是千古罪名,是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国家、民族、大国民所不齿的作为,我们应该在改良主义方面多付出努力。 儒学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最好的贡献 西方文明的一支独秀推动了整个世界的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也造成区域间重大失衡,急需一种新的价值体系来混血,以削弱它的极端性伤害性。儒学,恰好能为此提供最好的价值资源和道德资源。 从西方文明发展的现状看,也不是很完善的。 当前世界文化的主流是西方的科学与民主。西方文明强调个人奋斗、民主自由,推行市场经济、竞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