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型小企业近期风险关注点.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把握中小型生产型企业进入微利时代的风险点
近几年来工业基础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在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呼啸声中,向来不太受到关注的原材料市场价格也成为国内舆论的焦点,不少消费者感叹当前物价上涨较快,日常生活用品价格居高不下,在对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原因众说纷纭的同时,人们还纷纷猜测中小民营企业在通胀式生存之下到底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还面临着从所未有的人工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上升、融资难、欧盟两反一壁垒等多重压力,企业生存空间遭到压缩。内迁,转型升级,还是转内销?每一条路似乎都不好走。邮储银行又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发展好小企业信贷业务,确保资产质量,在给小企业授信的时候应关注哪些问题?
原材料价格上涨
成因
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大宗商品需求有所增加,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美元持续走低,巨额资金受投机因素和避险因素驱使,大量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的带动,一季度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流通环节生产资料同比上涨1?1.2%,其中成品油价格上涨17.8%,钢材上涨17.6%,有色金属上涨10.3%,化工产品上涨8.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
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及配件价格持续上涨,电讯产品、家居用品、时尚配饰、成衣及纺织品、五金产品、体育器材和安防产品、木浆纸企、陶瓷,几乎没有原材料价格不上涨的行业,
原材料工业面临最大两个问题:一是产能严重过剩和落后产能不能及时退出,钢铁、有色、水泥等行业均存在类似问题;二是能源资源约束,随着煤电油运供需形势紧张,对原材料工业生产将造成极大影响。
对利润的影响
目前各界最担心的是输入性通胀风险。尤其对两头在外的出口型企业,有很大的成本压力。为了缓解原材料不断增加的成本压力,大部分出口企业在2010年调高了产品的出口价格,价格升幅在5-10%。因此,虽然出口企业今年的销售形势同比去年有了上升,但是利润空间却小了很多,
对上下游结算方式的影响
原料市场越来越紧俏,而市场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并没有改变,导致供需达不到平衡,原材料上游企业涨价,汇款方式也改为提前汇款,而下游企业的付款方式却没有变,导致作为中游的生产贸易型企业处于两难的处境。
企业对策
多家调研机构结果显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不良影响对高端产品生产企业的影响并不如对以量价取胜的生产企业的影响那么大。原因是高端品牌注重的是产品的附加值而不在量大,因此对走高端路线的企业并没有大的影响。
但是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做到高端,或在短期内做到高端,因此若主要原材料及配件价格继续上涨,怎么办?以往的调研显示,供应商多从调控生产运营入手,从而提高公司利润;但如今几乎整个中国出口行业的原材料及劳工成本都在上涨,这个方法已不足以抗衡这样的压力。因此,大部分供应商选择了调高出口价格,或计划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即通过人员培训和设备更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鉴于后者成本投入较大、门槛较高,调高价格仍是中小企业的首选。然而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让企业的市场变得更为狭窄。
风险关注点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很多处在产业链下游的公司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即使下游需求旺盛、销量大增,但由于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公司毛利率普遍下滑,业绩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资源价格普遍上涨的背景下,尽量选择产业链完整、拥有资源的企业。
成本压力推动价格上涨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出口竞争力下滑,关注企业提升价格的行为是否引起订单减少,提升价格是否能够覆盖原材料等成本上涨的(一般不足以覆盖,在调查过程中建议不单纯以去年的数据作为参考,还应考虑今年原材料上升对企业销售规模和盈利能力的不良影响,即销售规模下降、单位成本上升对企业盈利规模形成的双重压力)
谨慎接受以量价优势进行市场竞争的中小企业,尤其是生产技术含量低,单纯以价格优势吸引市场的行业和企业
由于原材料的高回报,关注企业贷款用途是否转向原材料囤积投机,此行为容易使企业成为空心企业,增大我行对贷款风险把握的难度
涨薪潮
人口红利时代的终结
多因素推动下,未来5年中国工资年均增速有望达20%。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不会导致高通胀,将改变企业利润格局。 未来推动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前几年工资增幅低于GDP的“还债”行为、越来越接近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拐点;政策方面国家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各省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在经济、人口结构转变以及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未来5年工资的年均增速有望达20%。?人口红利时代的终结使得依靠廉价劳动力牟利的中小企业遭遇发展的瓶颈甚至说是生死关口。
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劳动力成本的攀升使得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本就微薄的利润更显得微不足道甚至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结果,尤其是服装生产加工型企业,甚至出现宁可不接订单、停产歇业的情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