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文学概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概述 17世纪文学 包括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和反映清教徒思想的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政治环境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资产阶级与王权妥协的产物。 路易十四像 哲学基础 笛卡尔(1596-1650) 唯理主义 《方法论》:理性观念。 文学背景 古典主义是在学习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 16世纪后半期,它在法国找到了最适合发展的土壤。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第一,赞美开明君主。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艺术规范严格,提倡戏剧 “三一律”:单一剧情,一天、一地。 第四,继承古希腊悲剧的传统,多以帝王将相、宫廷秘事为题材。 第五,人物塑造类型化。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始者是马莱布(1555-1628)。 要求语言准确、明晰、和谐、庄重。 《劝慰杜佩里埃先生》 彼埃尔·高乃依 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者。 主要作品有《熙德》、《贺拉斯》、《西拿》和《波利厄克特》等。 作品大都写历史变革时期的各种政治和宗教的矛盾和斗争,以国王和英雄人物为主人公,表现了理智对情感的胜利。 代表作、五幕诗体悲剧《熙德》是法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作。 让·拉辛 古典主义悲剧的后期之秀。最典范的古典主义悲剧诗人。 《安德洛玛克》 拉·封丹 《寓言诗》 政治讽刺 道德教诲 生活经验 寓言故事里的主要角色约有12类,即男人、女人、神、鸟类、狼、狐狸、狮子、老鼠、驴、猴子和水生动物等。 它们活动的主要地点也有12个左右,即森 林、田野、悬崖、河流、大海、道路、城市街道、店铺、宫殿、茅屋等。 布瓦洛 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家,他重视理性甚于感情,重视共性多于个性,主张“模仿自然”,但过分强调以古人为典范,排斥民间语言。 他用诗体写成的《诗艺》(1674)是法国古典主义美学的经典。 巴洛克文学 意大利: 贾姆巴蒂斯塔·马里诺:《阿多尼斯》 西班牙: 阿尔戈特:《莱尔马公爵颂》 德国 格里美尔斯豪森: 《痴儿西木传》 法国: 奥诺雷·德·于尔菲《阿斯特蕾》 以牧羊人瑟拉多和牧羊女阿斯特蕾经过曲折而终成夫妇的爱情为主要线索,穿插了大量的故事以及有关爱情和政治的议论。 清教徒文学 英国: 弥尔顿:《失乐园》 * * 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