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耕和大桥施工组织设计.doc

发布:2017-11-07约2.92万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耕和大桥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1)广州建文(公专)中字【2008】0330号《中标通知书》 (2)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广东省公路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签署的A1合同段《勘测设计合同书》 (3)广东省公路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的梅州市梅县至大浦高速公路梅县三角至大浦三河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编)》 (4)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粤发改交【2009】582号《关于梅州市梅县至大浦高速公路梅县三角至大浦三河段项目核准的批复》 (5)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粤交集基【2009】251号《关于印发梅州市梅县至大浦高速公路梅县三角至大浦三河段工程初测外业验收意见的函》 (6)广东省交通厅粤交集基【2009】626号《关于印发梅州市梅县至大浦高速公路梅县三角至大浦三河段初步设计评审意见的通知》 (7)广东省交通厅粤交集基【2009】1004号《关于印发梅州市梅县至大浦高速公路梅县三角至大浦三河段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2 编制范围 耕和大桥的左幅起讫里程为: K12+321.5-K13+221.5,耕和大桥的右幅起讫里程为: K12+351.5-K13+221.5。包括该段的桩基础、系梁/承台、墩身以及桥台锥体等下部结构。 3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耕和大桥左幅30跨,右幅29跨,全长900m,该段桥为30m预应力砼小箱梁,耕和大桥跨越省道333,跨越白宫河、跨越西阳镇四平村,其中耕和大桥的8#墩和9#墩位于白宫河中,河水平常流量很小,雨季来临时流量较大。该段桥基础为钻孔桩基础,其中钻孔桩基础桩径为Φ=1.5 m和Φ=1.6 m两种,桩基类型为嵌岩桩和摩擦桩两种;该桥钻孔桩共122根,最长桩为37.4m;累计桩长2682.26延米;桥墩设计为双柱墩和薄壁墩,桥台为柱式桥台。混凝土圬工量10384.4m3,钢筋总量735.3吨。主要工程数量详见表3-1 耕和大桥主要工程数量表 部位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挖基 挖土/石 m3 2477.1 钻孔桩基础 桩身钢筋HPB235 Kg 30321.6 C30/C35钢筋混凝土桩身 m 4961.2 承台 承台钢筋HRB335 Kg 79919.6 C35/C40钢筋混凝土承台 m3 898.2 系梁 系梁钢筋HRB335 Kg 20229.1 C35/C40钢筋混凝土系梁 m3 200.3 双柱墩 实体墩钢筋HPB235 Kg 10970.9 实体墩钢筋HRB335 Kg 130181.5 C30/C35/C40混凝土 m3 1313.6 薄壁墩 实体墩钢筋HRB335 Kg 194474.7 C30/C35/C40混凝土 m3 1142.9 支撑垫石 支撑垫石钢筋HPB235 Kg 11761.8 支撑垫石钢筋HRB335 Kg 7638.4 C30/C40混凝土 m3 55.6 顶帽、墩顶 钢筋HRB335 Kg 247284.7 C30/C40混凝土 m3 1812.6 4 自然条件 4.1 地形地貌、地质 本地区主要是震旦纪变质岩区和第四系松散沉积层。 K12+470-K13+150路段位于冲积平原上,沿线所经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主要以坡积为主,零星分布有带状、点状的软弱地基土,低缓丘陵覆盖层主要为坡残积粉质粘土,岩层为震旦系变质岩层。 K13+150-K15+940路段处在低缓丘陵区,沿线所经震旦纪变质岩层主要为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等。节理裂隙发育较多,局部见小中型隐伏断裂构造,总体而言属于较稳定工程地质区。但由于岩层风化严重,浸水泥化、遇水软化,导致岩土强度下降,影响路堑边坡稳定。 项目区历史上地震烈度较小,本标段桥梁按Ⅶ度设防。 4.2 气象、水文 本区属亚热带气候,按照《公路自然区划分图》本区属于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该地区地处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冬短夏长,日照充足。年均气温21-21.2℃,1月日均温11.3-11.9℃,7月均温28.4℃,年均降雨量1472-1500mm,多集中在4-9月。自然灾害有倒春寒、龙舟水、秋旱、白露水和寒露水,在大埔,由于受台风暴雨影响,江河谷地带的曲流倒灌产生的洪涝现象。 本标段地表水为韩江水系,梅江、汀江及梅潭河是该水系三大主要支流。韩江在降水期河水暴涨、含沙量高,梅江沿岸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4.3 地震 根据《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梅县、大埔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5、施工目标: 工期目标:2010年10月15日至2011年5月30日 质量目标:竣工工程合格率100%,工程优良率95% 安全目标: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创“安全生产,文明标准化工地”。 6 施工总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