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女生多的地方美女多-经济学分析.doc

发布:2017-03-25约4.0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本科时学校的男女比例1:3,我所在的系男女比例1:5,我们系有些班甚至是1:7。后来 来到南开读研,和一些理工科考来的孩子时常交流,感叹语气不一样但内容都一样“女 生多的地方美女多”。世界不是平的,有许多凸起点。新的产业和创新型的企业不断在 这些点上聚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如美国的128 号公路、硅谷,法国的 大巴黎、英国的大伦敦、日本的东京湾等。哦,跑题了,不过美女的分布我们感觉好像 也不是平的。不只是“女生多的地方美女多”,而且“女生多的地方美女特别多”。为 什么连看个美女,上帝也要我们明白马太效应,他不是应该“损有余而补不足”么,怎 么嫌贫爱富呢。也许是因为脑子笨,这个问题我曾经痛苦的思考了很久,最近才想明 白。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命题“为什么女生多的地方美女特别多。” 命题:女生多的地方美女特别多 首先我们的研究范围限定在大中专院校的女生。哦,还要说明一下,不要和我说什么不 能以貌取人心灵美的女孩子最可贵也请不要用低俗无聊一类的词语对我进行人身攻击。 我们只是进行学术探讨,不涉及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好,可以开始了。在论证这个 命题之前,照例要有一些假设。 假设1:女生的美貌可衡量。 假设2:女生的按容貌美丽程度的分布是均匀的。 对于第一个假设,我做如下解释:美貌可以量化,背后的假设是“美是客观存在”。但 “美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本文不对此进行分析。如果对 这个问题感兴趣,可翻看一下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朱光潜的《谈美书简》、《无言 之美》,进一步可看朱先生《美学原理》、《西方美学史》等著作,再进一步研究,我 也不知道改看什么了,因为我也没看过。其实最简单的是看99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 那场的辩题就是“美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虽然结果是西安交大那只在两年内三 夺全国冠军,号称雄辩天下的辩论队赢了,但我们都知道,辩论赛的辩题一般都是“人 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是否仓廪实才知礼节”这类历代难解、著述汗牛充栋的题目或 者“山寨是否有利于创新”等目前正争论不休的热点。辩论赛的胜负也不是说服对手, 而是用表现说服观众和评委。至今我还记得郭宇宽那个“我们的梦中情人是不是半头乌 黑亮丽的长发半头乌黑亮丽的短发”“刘德华错了还是我错了”的比喻,笑翻了全场观 众的同时,也为他们的最终获胜加了不少分。我同意美是主观感受。但在一个范围内, 文化传统与社会背景决定了绝大多数人的主观感受应该是收敛而不是发散,绝不会随机 的而很可能呈现正态分布。从这个角度讲,女生的美貌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客观标准可以 衡量的。至于以骨感还是丰满、皮肤白皙还是健康作为衡量标准,则超出了本文的分析 范围,可以另外作为一个美学、心理学或者生物、遗传学命题进行探讨。 对于第二个假设,来源地域、层次、背景各种原因导致女生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如果 我们考察同一地区同级别院校,他们的生源地基本相同,且高中女生智力与美貌的相关 性相对较小,并可被各地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化抵消。 现在可以开始我们的命题了:女生多的地方美女特别多。 1.单期静态分析——代表性直觉 因为我们假设女生的外貌可衡量且按美貌程度均匀分布,所以美女数量是与女生数量成 正比,女生多的地方自然美女多。我们假设同一地区的两个学校A和B。A校有10个女生, 且女生数量小于男生;而B校有100个女生,女生数量大于男生;美女的比例是十分之一 且均匀分布,即A校有一个美女,B校有十个美女。那为什么我们会感觉B校的美女特别多 呢,这就要从心理学层面寻找答案了。可是心理学我不懂,行为经济学倒是知道一点。 行为经济学中的“代表性直觉”(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解释说,对某个事 件进行评价时,人们倾向于依据该事件与某些事件多靠近而非依据概率来做判断。我们 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几天遇不到一个美女的遗憾和 天天都惊艳的强烈反差,会加深人们“美女数量差距不仅是因为基数大而是比例高”的 错误感受。 2.动态分析——竞争,还是竞争 在这一部分,我们引入第三个假设,对命题进行一个长期的动态分析。 假设3:女生的外貌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进行提高。 正所谓“这个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女人只要肯“捯饬”,总会好看几分。 比如找到适合自己脸型的发型,穿着符合体型衣服,根据气质搭配身上的饰品与着装色 系等等。只要下功夫,随着时间的推移,审美、品位、着装技巧与修饰手段的提高,女 孩子会慢慢变得更漂亮。 现在我们继续前面的故事,之前我们假设十个女生中有一个美女,现在十个女生中,除 这个第一美女外,我们再假设有个第二美女。(因为我们的假设一是女生的外貌可以衡 量。)这时,A校中的第二美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