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开展PICC置管术后护理体会.doc

发布:2018-01-30约3.2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开展PICC置管术后护理体会 杨利 冉敏 彭友明(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401320)      【摘要】目的 分析PICC导管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应对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 应用观察记录总结法对60例PICC导管置管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穿刺损伤、导管质量、冲管与封管不规范、导管固定不良及更换敷料不及时、患者对置管知识的欠缺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导管穿刺不规范操作。结论 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正确的置管、封管方法 ,针对性知识宣教,动态追踪置管后的护理管理可避免或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PICC导管的置管时间。   【关键词】PICC置管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203-02   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置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因其操作维护简单、减少静脉反复穿刺、创伤小、使用安全、留置时间长、对患者生活影响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导管相关性并发症是影响导管使用效果的主要原因,常常导致非预期的拔管,影响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笔者总结了我科2013年PICC置管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好效果,为PICC置管的护理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9月成功置管PICC导管患者60例,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50-70岁。其中直肠癌16例,乳腺癌9例,淋巴癌7例,胃癌6例,胃穿孔6例,重症胰腺炎6例,肝脏挫裂伤5例,脾破裂5.纳入标准:血管条件符合PICC置管要求,无PICC导管使用禁忌症;预定插管部位无放疗、静脉血栓、皮肤破损;乳腺癌患者选健侧穿刺;需大量输入刺激性液体;一次置管成功;无过敏史。   1.2 穿刺置管   穿刺采用右侧上肢贵要静脉进行穿刺,穿刺导管为德国BRAUN,穿刺成功后导管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局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操作完毕后,行X线摄片以确定导管位于第三肋间(上腔静脉上端)。PICC导管留置时间3~150 d,置管长度40~52 cm。   1.3 方法   运用观察记录总结法对发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总结。   2 结果   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60例PICC置管患者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8例(13%),其中静脉炎4例(6.6%)、导管堵塞1例(1.6%)、导管脱出1例(1.6%)、穿刺部位感染1例(1.6%)、血液返流1例(1.6%)。   3 各种并发症分析及对策   3.1静脉炎   3.1.1 原因分析   穿刺时送管速度过快损伤静脉瓣,导管与组织不信容产生排斥,是造成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3.1.2 对策   确保一次穿刺成功,避免重复穿刺,送管时动作宜慢。以免损伤静脉瓣。首选贵要静脉,此静脉粗、直、静脉瓣少;次选正中静脉,最后选择头静脉,因为头静脉内静脉瓣较多,置管过程中易损伤血管内膜或静脉瓣。提倡早起置管,避免放、化疗所致静脉损伤后在行置管。护士每天观察、记录,如发现不适或发生静脉炎采取以下方法 处理:抬高患肢,局部使用湿润烧伤膏外擦,每日3次,可有效消肿并减轻静脉炎发生。   3.2 PICC导管堵塞   3.2.1 原因分析   冲管不及时或不彻底;封管不正确;上腔静脉压力过高如剧烈咳嗽等;肝素帽松动血液反流凝固;患者自身血液粘稠度高;置管出院患者未及时到院维护。   3.2.2 对策   输注配伍禁忌药物和容易形成沉积的药物溶液后壳发生阻塞,脂肪乳剂、血制品、二性霉素B易在导管内沉淀引起管腔变狭窄、阻塞,发生阻塞的几率比其他任何液体都高[1]。使用中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先输入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后输入非刺激性药物[2],冲管不少于20ml,注射器不小于10ml,采取脉冲式正压封管[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防因输液瓶内液体滴尽,导致血液反流;告知患者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后找护士冲管,以防血液反流凝固。静脉输液不畅通时,应检查导管是否阻塞、有无扭曲。如出现导管阻塞不能强行用注射器推注,只能用注射器回抽淤血,或给予肝素钠、尿激酶溶栓处理。仍不通者考虑拔管,千万不能用力向管腔强行推注溶栓药,以防血栓脱落后形成血管栓塞。   3.3 导管脱出   3.3.1 原因分析   导管脱出常常是因为更换敷料方法 不正确,活动过度敷料松弛脱落所致。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