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护理PPT演示文稿.ppt

发布:2017-10-11约6.93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输液港优点 穿刺隔膜 --能让22G的无损伤穿刺针穿刺2000次 --能让19G的无损伤穿刺针穿刺1000次 不会发生漏液 蝶翼针可连续使用7天,全年输液可穿刺: 365天/7天=52.1次 2000/52=38.5年 1000/52=19.2年 输液座、导管堵塞 可能原因 冲洗不充分 是否保持正压方式移除蝶翼针或无损针 每次輸液前抽回血后, 是否以20mlNS 冲洗 是否正确封管 解決方法 以尿激酶(5000U/ml)溶解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使用尿激酶处理血凝堵塞的导管 消毒、使用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 接20ml注射器,轻柔注入2ml尿激酶(5000u/ml)。保留15分钟 将输液港中的尿激酶和血块等抽回 若抽不到回血,重复灌注尿激酶 导管通畅后,使用20ml以上的澄清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冲干净导管并正压封管 负压方式灌注尿激酶 无损针尾端接三通接头 直臂接配好的尿激酶 侧臂接空注射器 先令导管与侧臂通 回抽注射器的活塞 迅速使两直臂通 尿激酶会由于导管内的负压而被吸入少量 等待20分钟 重复步骤5-8 无损伤针 尿激酶 20ml空注射器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外渗(皮下组织痛、肿、血肿等) 可能原因           处理方式 穿刺针刺入皮下组织 立即停止推注,调整穿刺针 穿刺针固定松脱 重新固定 穿刺针过短,未进入到注射座 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针重新穿刺 导管锁脱落 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穿刺隔损坏  有无使用无损伤针进行输注 导管破裂 必须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进行推注,避免产生过大压力 导管断折 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嘱病人减少活动) 导管脱落或断裂 原因 患者体型,导管长期受到挤压 Pinch-Off 综合症 导管锁未锁紧 导管连接不当 小号注射器 高压注射造影剂 护理方式不当 症状、信号 肩部、颈部痛 可以冲管但不能抽回血 穿刺点处可见漏液 导管漏液 延血管有痛感 推注不畅,皮下组织有肿痛 预防、解决方法 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 告知高压注射的危险 术中正确连接导管 如果可能进行修复 立刻与主治医师联系安排将断裂的导管去除并安抚患者情绪。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取出方法 导管脱落或断裂 症状 上肢放下时或患者保持某种体位时输液不畅 原因 导管通过位于锁骨和第一肋骨间的锁骨下静脉 由于此空间角度过小,导管受到挤压 干预方法 输液时抬臂 知晓患者、医生、护士导管断裂的潜在风险 输液时发生肿、痛,拍片确定导管位置 Pinch-off综合症 如果导管在位于锁骨下静脉管腔内通过锁骨与肋骨间隙,此时导管所受到的挤压相对较轻 Pinch-off综合症 如果导管延锁骨下静脉通过锁骨与肋骨间的狭小间隙,此时导管会受到严重挤压 Pinch-off综合症 上肢活动时从锁骨下静脉中部放置的导管受到挤压 Pinch-off综合症 危险因素 导管末端位置 创伤 血管直径过小 过往置管造成疤痕 成因 血管壁受损或炎症; 血流速度减慢; 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黏附血管壁 病理学家Virchow的血栓形成的三个病理因素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 症状 输液速度变慢 肩部、颈部疼痛 同侧上肢浮肿或疼痛 发热 血栓形成 解决方法 做B超、造影、CT检查,了解血栓形成情况 密切观察患者置管侧肢体有无肿胀、酸痛、皮温增高、皮肤颜色变化及测量臂围并记录 抬高患肢,避免置管侧肢体重体力活动 遵医嘱溶栓治疗 拔管 * 导管植入:导管的末端可位于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上 腔静脉和右心房的交界处(理想的导管末端位置) 输液座的植入 :一般位于前胸壁如锁骨下窝,根据皮下组织厚度的不同选择埋放于皮下组织、脂肪组织或者胸肌下 * 血管内膜受损促进血栓形成因子的释放,并导致凝血因子的集结 哪怕一点的损伤也会造成血栓逐渐形成以至于甚至堵塞很粗大的血管 通常血栓自穿刺点或导管末端形成,然后向双方向逐渐延伸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通常可自行启动去溶解凝块或限制凝块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同时若血管内膜进一步受损又加重凝块的形成 血栓形成与脓血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血凝块影响到血液循环时即可称为血栓形成 表浅静脉血栓形成有临床症状,例如疼痛、发红、肿胀、沿静脉走行可触到条索状改变 大的静脉内的血栓通常反而无临床症状 大约6%的病例会最终彻底堵塞血管 * 血管内膜受损促进血栓形成因子的释放,并导致凝血因子的集结 哪怕一点的损伤也会造成血栓逐渐形成以至于甚至堵塞很粗大的血管 通常血栓自穿刺点或导管末端形成,然后向双方向逐渐延伸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通常可自行启动去溶解凝块或限制凝块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同时若血管内膜进一步受损又加重凝块的形成 血栓形成与脓血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血凝块影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