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富氧烧结实验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铁矿石富氧烧结实验研究
【摘 要】烧结是一种氧化和还原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烧结过程中的气氛是影响烧结指标和烧结矿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烧结矿,降低烧结过程的消耗,根据国丰原料条件和烧结矿质量指标的要求,采用部分原燃料配备进行烧结富氧对比实验研究,测定富氧烧结相关参数及烧结矿质量及冶金性能指标的变化。
【关键词】富氧烧结 粒度组成 氧化亚铁 冶金性能
1.前言
SFCA是烧结矿中理想的粘结相,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还原性。要形成以SFCA为粘结相的烧结矿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生成针状SFCA的最佳条件为:①较高的碱度(CaO/SiO=1.8-2.2),只有在高碱度条件下,CaO与Fe2O3的结合力强。②较低的烧结温度(磁铁矿原料1230-1250℃,赤铁矿原料1250-1270℃)。③较高的高温保持时间,约2-3min。④适宜的Ai2O3含量,可以促进SFCA的生成。⑤良好的氧化气氛,有利于SFCA形成。
综合以上形成针状SFCA的条件,在烧结原料条件满足的条件下,低温和高氧化气氛是发展针状SFCA的必要工艺条件。为了强化烧结过程中的氧化气氛,可以采取厚料层、降低配碳和富氧烧结工艺措施。氧浓度的提高有利于加快垂直烧结速度,提高烧结矿产量。增加氧化气氛,促进SFCA粘结相的形成,从而提高烧结矿质量。
本文系统介绍了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富氧烧结对比实验的研究。通过实验对比,得出转鼓指数、烧结速度、成品率、还原性和烧结矿粒度组成各方面均由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和FeO却因富氧率的提高、富氧时间的延长而有大幅下降。
2.实验方法与条件
2.1 烧结杯实验参数及烧结技术指标计算
烧结杯Ф300 mm×600mm,烧结点火负压为8kPa,抽风负压为12kPa.
2.1.1 垂直烧结速度:c=h/t
式中:c ——垂直烧结速度,mm/min
h ——烧结料层高度,mm
t ——烧结时间, min
2.1.2 混合料的水分w=(m1-m2) /m1×100%
式中:w ——混合料含水量,%
M1——烘干前混合料质量,g
M2——烘干后混合料质量,g
2.1.3 成品率:经落下实验后,大于5mm的为成品烧结矿。
P=G/W2×100%
式中:G ——大于5mm的为成品烧结矿
W2——烧结饼重量(不含铺底料),kg
2.1.4 粒度组成:
将成品矿分别用40mm、25mm、16mm、10mm、5mm的筛子分级,称各级重量,计算40mm、25~40mm、16~25mm、10~16mm、5~10mm所占成品的百分比。
2.1.5 转鼓强度:
采用ISO1/2转鼓
转鼓指数:T=m1/m0×100%
抗磨指数:A=[m0-(m1+m2)]/m0×100%
式中:m0——入鼓试样质量,kg;
M1——转鼓后+6.3mm粒级质量,kg
M1——转鼓后-6.3~+0.5mm粒级质量,kg
2.2 实验原料
烧结实验原料配比如下表所示。
表1 含铁原料配比方案
物料名称 TFe/% SiO2/% 湿配比/% 巴西精粉CVRD 66.33 2.59 6 科代尔巴西粗粉 65.15 3.3 20.5 澳粉 61.76 3.42 18 低品澳粉(杨迪) 58.43 4.23 10 南非粉 65.51 4.31 8 印粉 66.5 5.8 5 铁皮 72.56 0.59 1 除尘灰 54.59 6.37 2 红泥 83.56 6.28 3 返矿 57.5 5.0 8 表2 熔剂配比方案
物料名称 SiO2/% CaO/% MgO/% 湿配比/% 生石灰粉 7.56 78.58 6.32 5.5 石灰石粉 4.3 46.5 3.8 3.5 白云石粉 2.41 29.54 20.54 5.5 表3 燃料配比方案
物料名称 Ac/% Vc/% Tc/% 湿配比/% 焦粉 18.89 3.15 77.78 5.0 由以上实验配比方案可以看出,赤(褐)铁矿配比达到67.5%,以澳粉配比最高,达到28%,其次为科代尔巴粗,配比为20.5%,所用外矿粉中以巴精CVRD品位最高,SiO2含量最低,低品矿粉配加量较少,只占10%。
3.烧结杯实验参数和结果
3.1 富氧实验与基准实验操作方案对比
烧结实验采用两次烧结用料一起配制、混匀、加水制粒,以保证烧结料物理性能、化学性质的一致性,装料及操作方面也做到一致,以确保烧结实验的可比性,使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更能体现出实验的对比性。实验操作方案对比如表4所示。
表4 实验操作方案对比
实验编号 富氧率 富氧时间 布料方针 抽风风门开度 混合料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