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齿轮传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齿轮传动
案例导入:通过对减速器的设计,导入齿轮传动设计计算的重要性,提出齿轮传动的类型和基本要求、啮合特点、选型、材料及热处理方法,从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引出强度的设计准则和计算方法。
第一节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一、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
齿轮传动是靠齿与齿的啮合进行工作的,轮齿是齿轮直接参与工作的部分,所以齿轮的失效主要发生在轮齿上。主要的失效形式有轮齿折断、齿面点蚀、齿面磨损、齿面胶合以及塑性变形等。
1.轮齿折断
轮齿折断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多次重复的弯曲应力和应力集中造成的疲劳折断;另一种是由于突然产生严重过载或冲击载荷作用引起的过载折断。尤其是脆性材料(铸铁、淬火钢等)制成的齿轮更容易发生轮齿折断。两种折断均起始于轮齿受拉应力的一侧,如图6-1所示。
增大齿根过渡圆角半径、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表面粗糙度以减小应力集中,以及对齿根处进行强化处理(如喷丸、滚挤压)等,均可提高轮齿的抗折断能力。
2.齿面点蚀
轮齿工作时,齿面啮合处在交变接触应力的多次反复作用下,在靠近节线的齿面上会产生若干小裂纹。随着裂纹的扩展,将导致小块金属剥落,这种现象称为齿面点蚀,如图6-2所示。齿面点蚀的继续扩展会影响传动的平稳性,并产生振动和噪声,导致齿轮不能正常工作。
点蚀是润滑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常见的失效形式。开式齿轮传动,由于齿面磨损较快,很少出现点蚀。
提高齿面硬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均可提高齿面的抗点蚀能力。
3.齿面磨损
轮齿啮合时,由于相对滑动,特别是外界硬质微粒进入啮合工作面之间时,会导致轮齿表面磨损。齿面逐渐磨损后,齿面将失去正确的齿形(图6-3),严重时导致轮齿过薄而折断,齿面磨损是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为了减少磨损,重要的齿轮传动应采用闭式传动,并注意润滑。
4.齿面胶合
在高速重载的齿轮传动中,齿面间的压力大,温升高,润滑效果差,当瞬时温度过高时,将使两齿面局部熔融、金属相互粘连,当两齿面作相对运动时,粘住的地方被撕破,从而在齿面上沿着滑动方向形成带状或大面积的伤痕(图6-4),低速重载的传动不易形成油膜,摩擦发热虽不大,但也可能因重载而出现冷胶合。
采用粘度较大或抗胶合性能好的润滑油,降低表面粗糙度以形成良好的润滑条件;提高齿面硬度等均可增强齿面的抗胶合能力。
5.齿面塑性变形
硬度较低的软齿面齿轮,在低速重载时,由于齿面压力过大,在摩擦力作用下,齿面金属产生塑性流动而失去原来的齿形(图6-5)
提高齿面硬度和采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均有助于防止或减轻齿面塑性变形。
二、设计准则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不大可能同时发生,但却是互相影响的。例如齿面的点蚀会加剧齿面的磨损,而严重的磨损又会导致轮齿折断。在一定条件下,由于上述第1、2种失效形式是主要的。因此,设计齿轮传动时,应根据实际工作条件分析其可能发生的主要失效形式,以确定相应的设计准则。
对于软齿面(硬度≤350HBS)的闭式齿轮传动,润滑条件良好,齿面点蚀将是主要的失效形式,在设计时,通常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再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对于硬齿面(硬度>350HBS)的闭式齿轮传动,抗点蚀能力较强,轮齿折断的可能性大,在设计计算时,通常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再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
开式齿轮传动,主要失效形式是齿面磨损。但由于磨损的机理比较复杂,目前尚无成熟的设计计算方法。故只能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用增大模数10%~20%的办法来考虑磨损的影响。
第二节 齿轮常用材料及热处理
由轮齿失效形式可知,选择齿轮材料时,应考虑以下要求:轮齿的表面应有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在循环载荷和冲击载荷作用下,应有足够的弯曲强度。即齿面要硬,齿芯要韧,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和热处理性。
制造齿轮的材料主要是各种钢材,其次是铸铁,还有其它非金属材料。
一、钢
钢材可分为锻钢和铸钢两类,只有尺寸较大(d >400~600mm), 结构形状复杂的齿轮宜用铸钢外,一般都用锻钢制造齿轮。
软齿面齿轮多经调质或正火处理后切齿,常用45、40Cr等。因齿面硬度不高,易制造,成本低,故应用广,常用于对尺寸和重量无严格限制的场合。
由于在啮合过程中,小齿轮的轮齿接触次数比大齿轮多。因此,若两齿轮的材料和齿面硬度都相同时,则一般小齿轮的寿命较短。为了使大、小齿轮的寿命接近,应使小齿轮的齿面硬度比大齿轮的高出30~50HBS。对于高速、重载或重要的齿轮传动,可采用硬齿面齿轮组合,齿面硬度可大致相同。
二、铸铁
由于铸铁的抗弯和耐冲击性能都比较差,因此主要用于制造低速、不重要的开式传动、功率不大的齿轮。常用材料有HT250、HT300等。
非金属材料
对高速、轻载而又要求低噪音的齿轮传动,也可采用非金属材料,加夹布胶木、尼龙等。常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