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贺兰山青海云杉林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 BD1529 T 5-2025.pdf

发布:2025-04-02约1.68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40

CCSB65

1529

阿拉善盟地方标准

DB1529/T5—2025

贺兰山青海云杉林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

Specificationofbiodiversitymonitoringforqinghaispruceforestin

HelanMountain

2025-03-04发布2025-04-04实施

阿拉善盟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29/T5—2025

贺兰山青海云杉林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贺兰山青海云杉林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对象、监测区划、监测内容和指标、监测方法、

监测数据处理、监测报告及成果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贺兰山青海云杉林生物多样性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3027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GB/T3522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HJ710.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

HJ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

HJ710.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

HJ710.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

HJ710.1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红外相机技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典型群落typicalcommunity

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2

群落类型communitytype

使用某种共同特征对植物群落进行的划分,所得出的某种等级或群落的抽象类别。

3.3

常规调查routineinvestigation

在自然保护区范围设定的调查样地内主要以样线法、样方法和样点法等进行整体物种多样性的调查,

也称面上调查。

3.4

专项调查specialinvestigation

分布范围狭窄而集中、习性特殊、数量稀少,有特定目的常规调查不能达到要求的物种调查以及常

规调查难以实施的地区进行的针对性或加强性调查。

3.5

乔木层treelayer

1

DB1529/T5—2025

位于森林的最上层,由乔木树冠所构成的一层。

注:根据此层所显示的各种性质而决定着森林的群落外貌。

3.6

灌木层bushlayer

植物群落里扩展着灌木枝叶的一层。在森林中灌木层发育于乔木层的下面,但在灌木林中则为最上

层。

3.7

草本层herbaceouslayer

群落内草本植物所占的层。

3.8

小生境microhabitat

由微气候、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一个适合特定物种生存和繁衍的

独特环境。

3.9

样区samplearea

将监测对象分布区域按照保护区管辖面积划分为不同样区。

4监测对象

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野生植物、野生动物。

5监测区划

5.1样区划分

根据保护区行政管辖区域面积将青海云杉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区划分为四个大的样区。

5.2样地选择

42

植物监测在每个样区内根据植物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