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教学—断路器控制及信号回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断路器的控制及信号回路 Vivi 对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 1.能够利用控制开关手动对断路器进行分、合闸的操作; 2.能满足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要求。实现断路器的自动分、合闸; 3.应有反映断路器处于分、合闸状态的位置信号,并能区分出是手动还是自动进行的分、合闸; 4.应能监视控制回路的是否完好; 5.分、合闸的操作应在短时间内完成。由于YC、YT都是按短时通过工作电流设计的,因此分、合断路器后应立即自动断开分、合闸线圈回路,以免烧坏线圈; 6、合、跳闸电流脉冲一般应直接作用于断路器的合、跳闸线圈,但对于电磁操动机构,合闸线圈电流很大,需通过合闸接触器接通合闸线圈; 7、能够防止断路器短时间内连续多次分、合的跳跃现象发生; 8、对于采用气压、液压和弹簧作操动机构的断路器,应有压力是否正常、弹簧是否拉紧到位的监视回路和闭锁回路; 9、对于分相操作的断路器,应有监视三相位置是否一致的措施; 10、接线应简单可靠,使用电缆芯数应尽量少。 课堂分析 当一次系统出现故障,保护装置动作,断路器事故分闸,经过一段延时以后,自动重合闸装置动作,断路器重新合闸,分析断路器合闸后的灯光现象。 断路器的跳跃 所谓断路器的跳跃现象是指断路器在短时间内发生多次合、分闸的现象。特别是断路器合闸到永久性故障线路上时,SA(5-8)触点接通,使断路器合闸。合闸瞬间,故障反应于继电保护装置,K2闭合使断路器跳闸;此时运行人员仍将手柄维持在“合闸”位置,SA(5-8)仍通,使断路器立即又合上,由于故障仍然存在,接着继电保护装置又使断路器跳闸,如此循环,形成了断路器的跳跃现象,一直到SA手柄弹回,SA(5-8)触点断开为止。 * * 断路器控制回路的构成 在断路器的控制电路中表示触点通断状况的图形符号,其中水平线是开关的接线端子引线,六条垂直虚线表示手柄六个不同的操作档位,即PC(预备合闸)、C(合闸)、CD(合闸后)、PT(预备跳闸)、T(跳闸)和TD跳闸后,水平线下方的黑点表示该对触点在此位置时是闭合的。 断路器的合闸电流很大,如电磁式操动机构,其合闸电流可达几十安到几百安,而控制元件和控制回路所能通过的电流往往只有几安,因此需用中间放大元件进行转换。常用直流接触器去接通合闸回路。 .操动机构 高压断路器的操动机构有电磁式、弹簧式和液压式等,它们都附有合闸和跳闸线圈。当线圈通电后,引起连杆动作,进行合闸或跳闸 1.手动合闸 合闸前的起始状态是: QF处于跳闸状态,QF1,QF3接通,QF2断开; (1)预备合闸 将SA手柄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预备合闸”位置,此时 SA(9-10)通,回路(+)WF→SA(9-10)→HG→R1→QF1→KM→FU2→-WC接通 。绿灯发闪光,提醒运行人员核对操作是否正确。(2)合闸 将SA手柄顺时针方向旋转45°到“合闸”位置,SA(5-8)、SA(16-13)通,回路+WC→FU1→SA(5-8)→QF1→KM→FU2→-WC接通。KM加上全电压励磁动作,其常开接点KM1、KM2闭合,+WO→FU3→KMC→YC→KMC→FU4→- WO接通,使YC励磁动作,操动机构使断路器合闸;同时QF1、QF3断开, (3)合闸后 SA “合闸后”位置,此时SA(16-13)仍通,回路+WC→FU1→SA(16-13)→HR→R2→QF2→YT→FU2→- WC 仍接通,红灯亮平光,表明断路器在合闸位置,同时说明分闸回路完好。 2.手动跳闸 跳闸前的起始状态: QF:处于合闸状态,其触点QF1,QF3断开,触点QF2接通; SA:处于“合闸后”位置,其触点9-10,13-16,17-19是接通的。红灯发平光。 (1)预备跳闸 将SA手柄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到“预备跳闸”位置,此时SA(14-13)接通,回路(+)WF→SA(14-13)→HG→R2→QF2→YT→FU2→-WC接通,红灯发闪光,提醒运行人员核对操作是否正确。如核对无误,进行下面操作。 (2)跳闸 将SA手柄逆时针方向旋转45°到“跳闸”位置,此时SA(6-7)、SA(11-10)接通,回路+WC→FU1→SA(6-7)→QF2→YT→FU2→-WC接通。全电压加到YT上使YT励磁动作,断路器跳闸; (3)分闸后 SA “跳闸后”位置,此时SA(10-11)仍通,回路+WC→FU1→SA(10-11)→HG→R1→QF1→KMC→FU2→-WC仍接通,绿灯发平光,跳闸完成。 3.自动跳闸 自动跳闸前的起始状态: QF:处于合闸状态,其触点QF1,QF3断开,触点QF2接通; SA:处于“合闸后” 位置,其触点9-10,13-16,17-19是接通的。 当一次系统发生故障时,相应的保护动作后,K2闭合,回路+W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