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森林公园地理信息解决方案【参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一 项目简介 3
1.1系统建设原则 3
1.2 系统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4
1.3系统构架 5
二 外业信息平台 5
2.1前端 7
2.1.1 现场站点情况 7
2.1.2前端设备组成 8
2.2传输 8
2.2.1无线传输 8
2.2.2有线传输 9
2.2.3 有线和无线结合的传输模式 9
三 内业监控系统 11
3.1系统开发环境 11
3.2系统建设和应用基础 12
3.2.1数据基础 12
3.2.2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 13
3.3系统建设技术路线 14
3.3.1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15
3.3.2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 16
3.3.3系统功能模块 16
3.3.3.1防火综合信息查询、管理与林火预测模块 18
3.3.3.2 火灾应急指挥扑救模块 18
XX森林公园地理信息解决方案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管理在航天遥感、航空遥感、雷达遥感、GPS定位技术及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上实现革命性的飞跃,加速了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的转移,使我国的森林防火信息技术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森林防火信息化工程不仅需要管理技术、协同理念,及应急、防灾、减灾的思想更需要“3S”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FGIS) 。
一 项目简介
XX森林公园总面积 万平方公里,其中全省林业用地面积 万亩,占国土面积的 %。有林地 万亩,灌木林地 万亩,森林覆盖率 %,林木绿化率 %,林木总蓄积 万立方米。 森林防火工作在整个林业厅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1系统建设原则
1.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2.数据可靠性原则
森林资源基础数据是一切林业建设管理的公共资源数据平台。在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采集、使用、更新、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规程、规范的要求,保证数据的质量,维护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
3.科学性、适度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在保证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在系统设计上尽可能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技术,并在设施建设、设备配备方面适度超前,保持技术先进性,使新建立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技术的发展和林业管理的要求。
4.原则
5.安全性、开放性原则
系统建设要保证数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保证网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运行,方便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形成易于移植的开放性系统,同时,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展。
6.统一开发、分级建设,边开发、边应用的原则
在统一的标准规范指导下,分级、分步骤开展系统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各级各类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建库工作,为系统投入运行进行必要的准备。做到边开发、边应用。
7.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测技术和基础设施设备、数据和网络等资源,节约资金,提高系统的建设效率。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查询、数据更新、分析评价,为林业管理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依据。信息日常管理包括信息录入与查询、报表制作、统计分析、专题制图等防火设施规划主要是对监控台站的位置进行优化,保证其监测网的监视覆盖范围完整林火扑救决策训练通过向指挥者提供各种图文资料,使其能针对各种模拟火场制定扑救方案。,不断提供火灾发生背景和条件的大量信息,有助于圈定某些火灾可能发生的地区、时段及危险程度,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减轻火灾造成的损失;
3.火灾发生发展过程中,不断监测火灾的进程和态势,及时把信息传到防火扑救指挥中心,以便有效地组织救助活动;
4.成灾之后,可以在大范围内实施快速反应,迅速准确地查明受损状况而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保证。
森林信息系统的 信息采集与处理手段落后耗时多、成本高、精度差、周期长数据处理能力弱信息利用效率低、交流速度慢共享性差,适应现代林业建设要求具有深远的
XX森林公园防火系统整体构架图
二 外业信息平台
由于森林防火系统远端在野外布控,所以该系统比一般监控系统更需要特殊技术来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几种关键技术。
(1)滤光透雾技术
林区烟多雾重, 大大地缩短了监控林火的可视范围。森林防火系统应采用先进的多栅格透雾成像技术与低照度摄像机配合使用, 使远处的火情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在监控中心监视屏幕上。达到黑夜观测半径为7 公里, 白天10 公里能看到人、5 公里能辩识人的行为、3 公里能辨识人的相貌。
(2)远距传输技术
前端监控点与指挥中心应建设成为抗干扰能力强、抗雨雪的接入系统。无线传输的技术很多,分为有线、无线和有线与无线结合三大类。
(3)系统安全技术
前端监控点和指挥中心系统应有过电压保护技术、避雷技术、防盗措施的建设。由于山区雷电多而剧烈, 所以防雷技术是重中之重。
(4)系统基础建设技术
森林防火监控外业信息平台主要由前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