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理念的“3D创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docx
基于CDIO理念的“3D创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21)20-0000-03
●课程改革背景
●传统3D创意设计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3D创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一般采用“理论学习+软件实操”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处于被动状态。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知识偏理论性,关联度低,学生无法构建知识系统化
3D创意设计对产品设计和产品可视化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当前针对它的教学内容少之又少,传统的3D创意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项目设计的整体思维培养,重在理论教学和软件教学,导致学生无法领会三维设计的精髓,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更不能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自主设计完整作品,或者所呈现的作品不够合理,这也是当下传统课堂需要改革的核心。
2.教学知识过于枯燥,缺乏实用性
在校内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中,学生主要进行的是三维软件的学习,但由于学校3D打印机数量有限,学生只能停留在软件的操作技巧训练上,很难将作品可视化,学生学习无法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教材中的案例,很少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即使习得了软件技能,也无法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无法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3.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分层严重
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对“3D创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程度不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达到的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别。教师布置相同的任务,学生虽然都能完成,但是所掌握的技能却存在严重的差别。
4.学生缺乏团队协作意识
“3D创意设计”课程受到教学环境和硬件的影响,课程教学停留在软件技能操作和学生个人作品练习上,学生无法实现一人一台打印机,并快速将创意作品打印出来。学生虽然独自完成3D创意设计作品,但却忽略了3D创意设计项目所需的团队协作精神。
5.学生缺乏创新创造能力
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学生应当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具有信息意识、计算机思维、数字化创新与实践、信息责任等信息技术素养。但是,传统教育压抑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重在培养学生应试教育的技能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技术却不知如何去创新。
●基于CDIO模式的3D创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式与策略
1.课程体系改革
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和软件教学,以CDIO教育模式为主导,创新3D创意设计课程,创设“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创新创作—成果分享”的“3D创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教师设计项目式教学,教学内容结合当下热点开展教学,教师进行引导,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项目分工学习,以此来培养學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理性思维。具体课程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2.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过程的实施围绕着CDIO理念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四个步骤展开,以项目作为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能力,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最终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教师要结合当下热点,设计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项目式教学。例如,以“保护地球的眼睛”“改造我的世界”“智慧生活”为项目主题,让团队一起进行主题构思、设计,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再用3D打印机将其打印出来实现产品可视化,并以团队形式对所设计的项目进行路演答辩,最终进行作品完善。
3.教学方法改革
(1)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驱动法
采用CDIO模式用项目进行教学,要求学生以项目的需求进行设计、制作和实现产品的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首先需要对主题相关的事物进行调查和构思,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作品主题,设计作品功能,再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让创意作品可视化,最后利用3D打印机将其打印出来。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项目主题贴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整个项目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学生也能在完成作品后获得成功感。
(2)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以CDIO教育模式为主导,创新3D创意设计课程,创设“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创新创作—成果分享”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根本,从理念到行动”的课程标准。课堂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者转为学习的主动者,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自主创新,最后互相讲解创作思路和设计思路。这种模式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采用团队协作方式开展活动
CDIO教育理念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两人以上组成小组,每组成员就学习任务进行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