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qing地理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理复习资料(七年级全册)
填空
1522年9月,麦哲伦 船队环球航行一周,证明地球是球体。
1961年4月16日,苏联“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 加加林 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地球是个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 千米,表面积约5.1亿 平方千米。
赤道 是划分纬度的起点,定为0°纬线。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在地球仪上,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通过经纬网,能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 不停地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的现象,自转一周为24 小时;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自西向东 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的现象,公转周期为一年 ,约365天;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
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分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 个时区。0°经线所在时区为中时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并为一个时区,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1 个小时。(计算时间时东加西减)
每个时区均采用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这就是该时区的“区时”,我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实际上是北京所在东八区 的区时。
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正好相差一天。当飞机或轮船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退一日 ;向西越过日界线,则进一日 。
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 之间有规律地做回归移动,赤道有两次 直射的机会。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 ,冬季昼短夜长 。
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 ,而海洋站陆地总面积的71% ,所以说地球上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陆地地形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等,海底地形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 等。地球上的海洋,不仅面积超过陆地,其深度 也超过了陆地的高度。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提出大陆漂移说,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分为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南极板块、太平洋板块,其中以海洋为主的是太平洋板块 ,其余的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
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 ,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红海不断扩张);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 ,则出现高山、岛弧链或海沟(如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地壳运动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火山喷发形成的长白山天池;流水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风力侵蚀形成的塔里木盆地风蚀地貌。
亚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 半球,全部位于东 半球;东南北三面分别频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西面与欧洲 接壤,西南与非洲 为邻,东隔白令海峡 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有48 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按照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六个地区。
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①地形类型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3/4;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③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亚洲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的山地和高原,并呈放射状流入海洋。
亚洲气候的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强。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除热带草原气候 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缺失外,其他的气候类型在亚洲都有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暖热,春秋季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 气候,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是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
季风气候区的降水,不但季节变化大,而且各年之间不稳定,所以亚洲的季风区,最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水灾、旱灾 。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 的大洲,目前世界上10个人口超亿的国家,有六个位于亚洲,其中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 、南美洲 ,居世界第3位。
日本 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中国 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沙特阿拉伯等依靠出口石油,成为世界上富裕国家;新加坡、韩国 经济发展很快,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亚洲大多数国家经济仍然比较落后,主要以农产品、矿产品 等初级产品为主。
以色列气候干旱,发展灌溉农业 ,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使其成为一个水果和蔬菜出口国;伊朗农业以畜牧业 为主,编织地毯 是伊朗的传统手工业,其质量优良,闻名于世;马来西亚地处热带,水资源丰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