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小企业的成长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生产能力、创新能力、财务能力和市场能力这些之间互相联系、影响的能力,而且这些能力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已经占到了全国企业数量的99%。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逐渐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但是由于我国对于中小型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日益加剧,我国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融资难的问题,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僵化,资金不足,投资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所以,中小型企业从他的设立、筹建到运营,再到后来的合并、终止甚至破产都要跟“财务”紧密的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是说在中小企业设立的时候就应该设立一套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只有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使得中小型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本文选取的分析案例是是温州的中小企业的成长的能力作为,在并且以对温州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温州的中小企业的成长能力及其相关的存在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且与温州中小企业发展的阶段和实际的情况进行结合与比较,重点从财务管理方面在温州的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方面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述
1.1 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业,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经营规模上较小的企业,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此类企业通常是由单一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业主直接管理而较少受外界干涉。 “中小企”的概念来自1980年代末期的small business概念。
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如美国国会2001年出台的《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英国、欧盟等在采取量的指标的同时,也以质的指标作为辅助。
1.2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正逐步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3.1.中小企业自主筹资困难,企业发展 四、解决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4.2明确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4.3提高管理者水品,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培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