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给语文课堂插上翅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课例
信息技术给语文课堂插上翅膀
海阳市新元中学 刘旭强
摘要:《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一单元从不同。初二的学生对环境保护应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对课文中提到相关事物如胡杨等应有一了解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电脑操作技能相当一部分学生拥有电脑并能上网,这为查找和收集资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和更为便捷的方式。
二、目标确立
(一)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一单元从不同。本文属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三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现方式的运用;三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初二的学生对环境保护应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对课文中提到相关事物如胡杨等应有一了解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电脑操作技能相当一部分学生拥有电脑并能上网,这为查找和收集资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和更为便捷的方式。,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也已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从以下方面去学习探讨:1、?查阅相关材料,了解罗布泊的历史与现状。查阅彭加木、余纯顺、斯文?赫定的有关资料。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整体感知课文。3、互帮互学,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4、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从当前的教育现状看,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随时随地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而传统课堂单调呆板的注入式教学和课堂信息的老化,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将各种不同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概念、原理、文学场景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会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
我一直有一股冲动,想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使其接受的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交流的层面上,而是从视听感官到内心灵魂的全方位震撼。受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启发,我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文本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使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的收集整理中来,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也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视听效果、转换了学生的思维模式,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生动和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益。
(四)教学目标确定
基于上述分析,我确立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指导学生发布预习成果,展示更广阔的预习空间。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培养探究的习惯。
第二环节:由预习测试中的图片对比引入对课题的解析,诱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趣。
第三环节: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弄清全文的思路。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知识的能力。3、学习课文巧妙运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运用,强化感情色彩。4、品味报告文学语言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第四环节: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反馈,从而使今后的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
四、精彩片段
片段一: 预习发布,展示积累
罗布泊对学生而言是个陌生的地方,但稍微了解一点罗布泊的知识,就会发现罗布泊的神秘力量对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好奇心十足的学生去探究它的奥秘。我提前一周对学生的预习做了布置,并且介绍了我自己是如何了解罗布泊的。让大家借鉴老师的预习方法来预习课文,搜集关更多的于罗布泊的知识。并通过对预习案的批阅,提前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
“同学们,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对大家具有无限的吸引力,相信同学们这段时间对该文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查阅并搜集了许多有关资料,这些资料对本文的学习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列出了几个问题,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解释一下?”
老师一经引导,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我在白板上列出的第一组问题是:简介图片上的三位人物:斯文·赫定、彭加木、余纯顺。
(这三位人物是课本一开始提到的,斯文·赫定见证了罗布泊昔日的辉煌,彭加木、余纯顺则是罗布泊充满神秘有力证明。我还剪辑了一段关于这三个人的3分钟的小视频,用以补充学生的回答。)
我在白板上列出的第二组问题是:在谷歌地图上指出罗布泊、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的具体位置。
(谷歌地图快速直观,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罗布泊的鸟瞰地貌和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的关联。)
我在白板上出示的第三组问题是:从课文中选出语句给下面的图片配上解说词。
(这四副图片是罗布泊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