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对其看法.doc

发布:2016-08-15约1.8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其看法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随着社会公共事物日益复杂和繁重在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进程中非营利组织的力量和作用越来越突显成为公共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非营利组织同政府业共同构成现代社会三大支柱 ,因此非营利组织对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有着特殊意义。但是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强大政府和愈加繁荣的企业相非营利组织仍然显得那么无力与弱限制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行法规中的许多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这些法规所带有的控制、制的基调和繁琐的手续规定,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成为制约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因素。同时,各种不同的法规制度之间以及其实施主体之间经常出现的摩擦和不协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我国非营利组织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非营利组织要获得健康的发展要保证其公共责任的良好的实现都要求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这既需要其内部的自我约束,更离不开外部的监督。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不仅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监督机制长期处于半真空状态,而且非营利组织内部的自律也很不稳定,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监督体系呈现出不良状态。非政府组织发展需要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同大多数组织的“业余性”存在巨大反差。现代公益事业急需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人才,部分非政府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只是将自己视作一个职业的受薪者他们已经没有了志愿的热情而且流动性很强。非政府组织业务的业余性和非专业化造成其社会职能的缺失,难以担负在社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的重任。根据对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41.7%的非营利组织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资金短缺问题居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之首。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金会、业和个人的财富投入等,有些学者认为非营利组织作为志愿性组织,其主要经费来源是成员会费和社会捐赠,其收入完全独立。政府资助有限,而且其支持重点可能随时转移。这是一个相当普遍和严峻问题,在一些调查资料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处于严重资金不足状况,无法开展正常活动,其中有不少组织处于名存实亡“休眠状态”也有一些组织为了维持生存与发展,在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与其自身业务无关的经营性活动或违法活动。因此,如何获得足够的资金将成为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一个难题和障碍政社不分 ,高度“行政化”使我国非营利组织缺乏独立性 ,走不出官方模式。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产生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 ,不是内生型而是在政府的扶持或操纵下诞生的 ,对政府存在“体制依赖”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混乱导致其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不足。一方面,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缺乏民主的氛围。从有关的调查情况看,我国有将近 40 %的非营利组织没有正式的决策机构,组织的决策完全是由负责人个人或几个负责人决定,无论是官方的非营利组织,还是的非营利组织,其内部似乎并不民主,家族式管理、言堂现象比比皆是,使得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 ,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的腐败问题也同样存在。志愿性的特点使得非营利组织的存在没有明确的公共责任 ,诸如究竟非营利组织该对谁负责 ,该负什么责等的问题至今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此外 ,非营利组织的决策缺乏公开性 ,这就使得一些经营管理人员在组织活动中贪污浪费,从业人员总量不足 ,且分配不平衡。平均每个非营利组织拥有员工约 12人 ,且在区域、城乡及不同领域间的存在较大差距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较少我国将近一半的非营利组织活动于教育、生、社会服务行业,在农业及农村发展领域活动较多 ,但在法律、态环境和宗教领域的活动较少。整体素质不高 ,缺乏高层次专业。我国许多地方的非营利组织主要由离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精简下来的人员组成。且现有工作人员总体学历水平低,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手段、法落后 ,缺乏创新精神,很难为社会提供系统化、高水平的服务 ,严重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正常发展。逐步弱化与政府业务主管单位的关系是“官办”社团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 ,只有自生自发、下而上的民间组织越来越强大,我国的公民社会才能走向成熟,这类民间组织的发展将刺激“官办”社团的改应该在注册登记、措资金、进技术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 ,为其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