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 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 介绍大纲 背景 监测病例定义 病例排查、发现和报告 病例调查和标本采集 标本检测结果反馈 密切接触者管理 资料上报 注意 …… 一、背景 二、监测病例定义 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的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 建议标准 发热(腋下体温达到或超过38℃); 胸部影像学提示肺炎特征; 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的肺炎; 发病3-5d病情进展迅速; 发病前1w内明确的病/死禽(畜)接触史; 出现聚集性病例 同时符合上述1-3条,加上4-6条任一者 病情进展迅速: 体温不降或有升高; 呼吸系统症状加重,甚至出现呼吸困难、ARDS; 血常规WBC呈进行性下降; 胸部影像学进展; 血生化检测提示有多系统受累,如肌酸激酶、LDH升高明显等 疑似病例:符合上述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生化及胸部影像学特征,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阳性并排除了季节性流感,可以有流行病学接触史。 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并且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三、病例排查、发现和报告 原则:执行分级会诊制度 报告会诊及报告流程图 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经县、市级专家会诊 排除 医疗机构传真会诊单 市疾控中心应急办 排除 所属县区疾控中心应急办(协调流调、采样工作) 传真会诊单 医疗机构 反馈检测结果 四、病例调查和标本采集 初步调查及标本采集:监测病例所属县区疾控中心应急办接到会诊单后,立即组织调查组开展初步流行病学调查(附表1-1)、标本(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深部痰吸液等)和血清标本(或非抗凝血5ml),填写病人采样单(附表1-6、7),调查后4小时内将初步调查报告和个案流调表电子版发市疾控中心疾控部邮箱:wxcdcshp@126.com,联系人陈善辉,电话要求: 每天9点-17点将样本送至市疾控中心检验部三楼,经专用生物安全通道和窗口 医疗机构负责病例采样及准备相应的采样设备 辖区疾控中心负责密切接触者的采样及采样设备。 详细调查:县区级疾控中心应急办接市疾控中心应急办通知开展详细调查后,立即组织开展详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发病、就诊、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附表1-5),调查后24小时内将个案调查表及调查报告电子版发市疾控中心疾控部,邮箱和联系人同上。 五、标本检测结果反馈 监测病例检测结果由市疾控中心应急办向病例所属县区级疾控中心应急办反馈,县区疾控中心反馈给医疗机构 结果告知要慎重!(目前确诊权在省级) 六、密切接触者管理 密切接触者定义 (1)诊治检测病例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或曾照料患者的家属 (2)在监测病例发病后至隔离治疗期间,有过共同生活或其他近距离接触情形的人员 (3)经现场调查人员判断符合条件的其他人员 密切接触者管理 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7天 对密切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不限制其活动,每日晨、晚各1次 测体温并了解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填写附表1-2、3、4 应当采集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的双份血清标本(开始实施医学观察时和间隔2-4周后) 一旦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5℃)及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则立即转送至当地的定点医疗机构(市区为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诊断、报告及治疗 当密切接触者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时还要采集鼻咽拭子,送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密切接触者若集中在同一单位(企业、医务人员、学校),以单位进行医学观察并上报结果。 密切接触者若分散,则由辖区社区负责落实医学观察。 七、资料上报 样本送检单:送检时随样本一同上送 调查报告及个案流调表(附表1-1、2) 初次调查报告及个案调查表调查后4小时内报市疾控中心疾控部 详细调查报告、个案调查表及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表(附表1-2)调查后24小时内报市疾控中心疾控部 密切接触者报表 监测病例详细调查后,由病例所属县区级疾控中心每日上午8:30前将前一日(0至24时)密切接触者相关信息(附表1-3、4 )上报市疾控中心(传真E-Mail:wxcdcshp@126.com,联系人:石平) 监测病例病历、影像学等资料:医疗机构配合疾控中心搜集 八、注意-报告要求 1.需要网络报告的种类: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 2.所有上网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或监测病例等要先与省疾控中心沟通联系,再行上报。 3.所有实验室检测结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