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姜黄素 活性
姜黄素(curcumin,二阿魏酰基甲烷) 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的块根或根茎中提取精制得到的一种酚类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是姜黄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姜黄素可溶于甲醇、乙醇、碱、醋酸、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于苯和乙醚,不溶于水,是一种光敏性很强的物质, 需避光保存。其分子式为C21H20O6, 结构见图1 。
图1 姜黄素结构式
近年的研究表明,姜黄素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HIV、抗菌等方面有很好的药理作用, 而且姜黄素毒性低,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本文就姜黄素主要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抗肿瘤作用
1985年印度的Kuttan等[1]首次提出姜黄和姜黄素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性。自此以后, 众多学者对姜黄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 证实了姜黄素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系的生长。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已经将姜黄素列为第3 代癌化学预防药物,且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
1.1 抗肝癌的作用
实验证实姜黄素具有体外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孙军[3]通过姜黄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2 的实验研究证实,姜黄素可通过蛋白酶体途径减少人肝癌细胞HIF- 1α蛋白的表达。并且有学者根据姜黄素的药理特性及各种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提出将较大剂量姜黄素与碘化油混合进行肝脏肿瘤的介入治疗[4]。厉红元等[5]报道了姜黄素可抑制肝癌细胞QGY的生长。其抑瘤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72h的中效浓度(IC50)为49.50μmol/L,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姜黄素能使QGY细胞聚积在S期,电镜观察发现姜黄素可导致细胞变性,坏死,诱导细胞凋亡。Chen等[6]发现它可以抑制某些与入侵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神经元细胞结合分子,以及整合素Alpha 6 和Alpha 4;且可在mRNA 和蛋白水平上降低MMP14 的表达和MMP12 的活性。但有研究表明姜黄素在体内无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 仅能延长机体的存活时间。其体内外作用机制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1.2 抑制结肠癌的作用 姜黄素对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在姜黄素对大鼠结肠癌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姜黄素可以通过抑制转录因子Egr-1 与DNA 的结合活性,减低其对转录的诱导效应,而抑制癌症细胞中EGFR 基因的表达[7]。Kawamori 等[8]用雄性F344 小鼠进行了姜黄素抑制结肠癌的实验研究, 发现在致癌物质处理前、处理同时以及处理后给予姜黄素都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在肿瘤开始及开始后阶段在食物中掺入0.2 %的姜黄素就能明显抑制结肠癌, 给予0.2 %和0.6 %的姜黄素则可强烈抑制发展阶段的结肠非侵入性腺体增生和侵入性腺体增生。Chen 等[9]发现姜黄素将细胞阻断在S-G2/ M 阶段,阻止其进入细胞循环周期的下一步, 引起细胞凋亡。许则丰[10]用姜黄素处理结肠癌SW-480 细胞,发现姜黄素可抑制癌细胞锚着不依赖性生长,增强结肠癌细胞对失巢凋亡的敏感性。COX-2 对结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Goel等[11]发现姜黄素既可抑制HT-29细胞生长,又能显著抑制COX-2 mRNA 和蛋白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在正常组织中很少表达,但在很多肿瘤组织中则呈现高表达。隐窝异常病灶(ACF)被认为是结肠癌的最早期病变,姜黄素可以通过抑制iNOS 和COX-2 的活性来达到减少大鼠ACF 形成的作用[12]。
1.3 抗白血病的作用 有文章报道[13]姜黄素可抑制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的生长,其抑瘤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姜黄素还能干扰细胞周期进程,诱导HL-60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凋亡因子调控G1/S和G2/M期检测点功能有关。陈文娟等[14]研究了姜黄素对HL-60 细胞周期的影响, 发现姜黄素以时间及剂量相关方式使HL-60细胞周期阻滞于G2-M和G0-G1期, 进而导致细胞凋亡。25 μmol/L 姜黄素处理(HL-60)48 h, 60% 细胞最初停滞于G2-M 期, 然后进入G0-G1期, 结果DNA 合成受阻, 诱导了细胞凋亡[15]。吴丽贤等[16]研究发现姜黄素对P210bcr/abl阳性的K562 (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量效、时效关系,机制与其减少P210bcr/ abl含量,进而下调细胞的Ras信号通路,最终减少核内转录因子C-Jun的含量有关。
1.4 抑制乳腺癌的作用 NO 已被证实会造成重要生物分子的损伤, 而疾病中过量NO 的生成具有致癌作用, 导致肿瘤恶化。乳腺癌的发生就与NO 有密切的联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