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间质性膀胱炎动物模型去势对其膀胱肥大细胞的影响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发布:2023-09-04约小于1千字共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间质性膀胱炎动物模型去势对其膀胱肥大细胞的影响研究的中期报告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一种临床病理表现为膀胱痉挛、膀胱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去势对IC的病理生理等多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去势对IC动物模型膀胱肥大细胞(bladder detrusor smooth muscle cell,BSMC)的影响。 本研究选用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组)、模型组(IC组)、去势组(Castration组)、去势+模型组(Castration+IC组)。使用脊髓诱导法建立IC动物模型,检测膀胱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测定血清或尿液中的炎症因子含量。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on PCR)检测膀胱BSMC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并进行Western blot分析评估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初步结果显示,IC组和Castration+IC组大鼠膀胱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高于Con组和Castration组,血清中IL-6、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IC组BSMC中c-Fos、c-Jun、Collagen I等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Castration+IC组BSMC中Caveolin-1、SRC-1、PGC-1α等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调。Western blot结果表明,IC组BSMC中ERK1/2、P38、JNK等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Castration+IC组中p-Akt、Bcl-2等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去势对IC动物模型BSMC的影响,发现去势可降低IC模型大鼠膀胱肥大细胞的损伤程度并抑制炎症反应,可能通过调节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来发挥作用。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去势对IC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机制的影响,以期为IC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详尽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